民企借钱记:坚持熬过去就是春天
这是民营企业家心理波动非常剧烈的一段时期。
过去2年民企日子有多难?融资5亿利息占比近一半、个人甚至父母名下房产都抵押贷款仍难以维持周转、门店开门时间减半以控成本、“撒网式”转型……
这是民营企业家心理波动非常剧烈的一段时期。
国内外经济环境发生变化,民企迫切需要转型创新。上月召开的民企座谈会上,习近平也谈到民企在经营发展中面临的“市场的冰山、融资的高山、转型的火山”三大难题。
从去年开始,越来越多民营企业家感到日子“难过”。从“民企退场论”的喧嚣到官方投下“定心丸”,民营企业家的内心从摇摆到坚定。这背后是无数普通民企起起落落复杂的两年。
中央召开民企座谈会至今已有1个月余,多位民营企业家向南都记者谈到:他们相信国家政策方向是对的,而见效尚需时间。对他们来说,当前仿佛是在路口徘徊许久,相关支持政策的出台让他们看到了前方的光亮,但是否能坚持到大门敞开的时刻?多位企业家表示:现在“活下去”是唯一目标,“熬过这段时间就好了”。
5亿融资,一半用来付利息
“店面白天都关门歇业,节省开支。”
2016年,张天在北京创办了一家精酿啤酒企业。不到1年时间,就发展成为线上线下经营,拥有70余名员工的企业。可到今年初,企业经营状况急转直下:销量下降了50%,营业额从500万降至300万。
“开始感到痛了”,张天告诉南都记者。
随着房租和原材料的不断上涨,以及人工成本的增加,成本的增加也超过了3成。利润也越来越少,每月亏损数十万元。
为了维持生计,张天决定将北京的线下餐厅白天关门歇业,“只晚上工作,这样能节约成本”。不仅如此,企业的销售对象也逐渐向to B 调整,餐厅出产的菜品也开始从中央厨房进材料,节省成本。
资金缺口一度有几百万,融资的法子也想了很多。
银行贷款,额度只能给几十万,还需要提供盈利情况、抵押资产等许多信息;基金公司,年初谈得还挺好,到了七、八月,“他们手里也拿不出钱”,张天说。
不仅是餐饮行业,房地产、农业、生物、媒体等多个领域,近年来都遇到了融资的问题,再加上去年中央开始严格规范P2P等民间借贷平台,不少民营企业家告诉南都记者,通过“正常渠道”融到满意的资金,对他们来说并非易事。
央行行长易纲前段时间在清华大学演讲时也谈到,“在信贷渠道,今年民营企业的贷款同比增长了百分之五点多,这是比较低的。在债券上,民营企业的债券融资也有所减少,反映出企业债券融资的困难。股票融资也有所减少。同时民企债券有一些违约,今年前8个月我们有22家债券违约的企业,其中有18家是民营企业,涉及的金额有500多亿。这些都反映出民营企业融资难这一问题。”
在银行贷不到款怎么办?高风险高利息的民间借贷是民营企业融资的重要渠道。有P2P平台负责人告诉南都记者,他的平台上70%-80%的借贷需求都是来自于小微企业。
周云是一位在实体行业打拼多年的企业负责人。他告诉南都记者,以前在银行融不到资,他找了一家国有信托单位,借了5个亿,3年后还,一年利息15%。“我实际就用了两年,就用了一半,剩下都交利息了。加上工人5、6000人做这个项目,最后只挣了5000万“。
10家企业组团赴国有银行“找钱”
融资难、融资贵,对民企来说是个“老大难”问题。相较于国企来说,民企风险高,再加上抵押资产的缺乏,资金紧张问题一直困扰着民营企业家。
今年,央行放出了“三支箭”来扶持民企:信贷、债券和股票。易纲介绍说,今年央行增加了再贷款和再贴现额度共计3000亿,主要是用于支持中小银行,而中小银行又是主要给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提供贷款的;从10月、11月开始,民营企业发债的信用缓释工具大规模地操作;鼓励市场来优化资源配置,缓解由于股权质押补充抵押品所造成的困难。
效果显而易见。11月,民企债券发行创出年内新高。
不仅是央行,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两度喊话纾困民企,送出“一二五民企信贷大礼包”,证监会也有“新动作”———交易所债券市场推出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以市场化方式支持民营企业债券融资;并鼓励和支持相关金融机构为民营企业债券发行提供信用保护工具等。
中行、建行、工行、农行等大型国有银行也纷纷表态并给出具体措施,着力破解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以前是在银行门口徘徊而不得入,现在对一些民营企业家来说,这扇融资的“大门”已经打开了一道门缝。
采访当日,中国中小商业企业协会副会长关伟成告诉南都记者,下午他将带队10家企业,组团去和农行谈融资事宜,帮企业“找钱”。
10天拿到商业银行200万融资
一些商业银行已经先行一步,开始在地方试点创新。
和同信息董事长耿哲前不久刚参加了习近平主持的民营企业座谈会。在发言中,他坦言: “今年上半年,企业经营上遇到了很大的困难,应收账款欠款达到了将近5000万,这对于我们年销售额才5000多万的民营企业来说,可以说是无法正常经营,企业到了有订单却无法生产的地步。”
为了缓解资金紧张问题,耿哲个人名下甚至父母名下的房产均已向银行申请了抵押贷款,但仍旧感到作为一位民营企业家的“无能为力”。
一方面下游客户压款严重;另一方面受到金融大环境影响,之前合作的银行抽贷,授信额度降低,流动资金非常紧张。
融资能力差,土地、厂房都是租的,可抵押的资产少,向银行申请贷款的难度大,这是很多民营小微企业在发展中都会面临的问题。
怎么办?有地方商业银行给出了他们的解决办法。
小微企业融资风险高,为管控风险,齐商银行告诉察时局,他们建立了以“贷前、贷中、贷后、技术、经验、技巧、道德、管理、监督”为结合点的“九连环”全流程风险管理。
2018年5月份,耿哲到齐商银行咨询融资问题,由于企业应收账款的质量较好,齐商银行小微金融服务团队结合企业情况,最终引入山东省财金集团控股的济南融资担保有限公司,以企业股权为质押物设计了融资服务方案,前后共花费10天左右就拿到了齐商银行发放的200万元的流动资金贷款。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吴晓球认为,面对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如果当中石油、中石化这样的大型国有企业通过发行债券、股票等方式融资,商业银行的客户就会下移,如果下移再不能满足银行需求,商业银行的结构就会调整、功能就会变化。
从数据上也不难看出商业银行在民营企业融资中的重要性。截至2018年11月底,齐商银行民营企业贷款余额占全部贷款余额的90%;全行小微余额393.81亿元,占全部贷款的65%。
“迷茫”转型期
不仅是融资难、融资贵,转型也是民企发展中不可越过的坎。
“转型是肯定要转的”,多位受访的民营企业家告诉南都记者。
周云认为,现在民营企业、包括中小企业的发展瓶颈就是转型。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模式下,矿山资源、土地资源、房地产开发为龙头的相关企业蓬勃发展,继而可以集中基础投资建设、拉动相关行业的发展。改革开放40年,中国的经济总量位列全球第二,但也还有诸多问题需要这一届政府逐步解决,“社会矛盾、环境污染、经济发展等问题都急需解决”。
中国中小商业企业协会书记、副会长任兴磊告诉南都记者,现阶段大中小型企业面临的问题侧重不同。
对于大型民营企业来说,转型升级、接班人、公平营商环境、人才、库存压力和民营企业家精神的重振是现在面临的几大问题;而对于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税费多、招人难成本高、环保等现实情况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但“转”并不容易。过去“有胆量去干就行”,现在担心“可能一转就没了”。
关伟成告诉南都记者,“为什么大家感觉民企现在日子很难,是因为人的思维没有转换过来。我们有5000万的中小微企业,精英企业占比不到十分之一,这些企业在转型上没有大的问题,问题在于剩下的90%没跟上,这些企业家还是用以前的发展模式和思路”,他解释称。
“迷茫”,成了许多正在尝试转型的民营企业家的现状。
他们知道要痛下决心进行改造,利用创新进行转型。但具体怎么做,只能边想边试,边试边错,边错边改。
周云已经开始率领转型。“现在我们是科技创新公司,正在做的几个项目包括智能餐饮设备、文化产业、旅游产业等。现在面铺的比较广,因为不广也不行。”
“(转型期)光有付出没有回报。以前做房地产房子卖了就回笼资金,但科技创新项目不确定性更强,还有失败的可能。”“失败了怎么办?”他苦笑道。
面对转型的不确定性,一些企业选择了短期自我调整。他们相信“习总书记一定给中小企业带来一片干净的蓝天”,相信企业一定要紧随国家大政方针,走出自己的路。但他们也倾向于“困难时期不要冒进”,而是自我调整。“非常期盼国家有关政策尽快落地。”广西某微生物科技企业负责人李鹏补充说。
尽管肯定了民企转型的迫切和重要性,关伟成仍不建议所有企业都转型,“因为很多转不起型,可能一转就转没了”。他认为,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很重要,把握未来趋势,核心问题在于企业不断要迎合市场发展的趋势。
从市场的角度看,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学术副院长王勇建议,有些上游产业似乎也应该回到开放中,只有引入更多竞争,上游生产力才能提高,这样生产的中间产品变的更加便宜,有利于下游民营企业降低成本,从而在国际市场拥有更优竞争力,帮助中国避免中等收入陷阱。
最要振奋的是企业家的精气神
今年下半年,一篇署名为金融人士吴小平的文章《中国私营经济已完成协助公有经济发展的任务,应逐渐离场》引发热议,“民企退场论”一时成为笼罩在民营企业家头上的阴云。
10月,央行、证监会、银保监会一把手纷纷表态支持民企。国务院副总理刘鹤更是罕见就近期金融市场波动情况接受媒体采访,并强调不存在“国进民退”问题。
从9月底至10月,34天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5谈民营企业发展。11月1日习近平主持召开的民营企业座谈会上,他强调“任何否定、怀疑、动摇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言行都不符合党和国家方针政策,都不要听、不要信”;“所有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完全可以吃下定心丸、安心谋发展”,并从6个方面为民营企业发展中面临的问题支招。
timg (2).jpeg
不论是中央的“喊话”和“定调”还是金融部门给出的实际解决方法,都给了民营企业家极大的信心。
商汤科技创始人汤晓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习总书记的话表明,民营企业在市场经济上的定位,实际上是跟国企、外企都是平等的。这给了民营企业很大的信心。只要大家有信心了,其他事情就好办了。”
在采访中,大多数企业家表示对融资政策的支持,他们认为“现在政府的政策很好,政策也已经出了很多了,包括证监会的企业债券等,四大国有银行现在带头也要给民营企业贷钱。关键在落地方面还有点力度不够”。
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习近平也指出“近年来,我们出台的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很多,但不少落实不好、效果不彰。有些部门和地方对党和国家鼓励、支持、引导民营企业发展的大政方针认识不到位,工作中存在不应该有的政策偏差,在平等保护产权、平等参与市场竞争、平等使用生产要素等方面还有很大差距。有些政策制定过程中前期调研不够,没有充分听取企业意见,对政策实际影响考虑不周,没有给企业留出必要的适应调整期。有些政策相互不协调,政策效应同向叠加,或者是工作方式简单,导致一些初衷是好的政策产生了相反的作用。”
除了落实的时间问题,一些实际情况在过程中也反映出来。
比如,人工智能领域近来政策利好较多,某人工智能企业驻京办主任安林告诉南都记者,相对于实体企业,他们缺的不是政策支持,也不是资金,而是地方给了一些很好的优惠政策,但同时也给企业提出要求,需要企业匹配足够的技术人才,比如一定数量的博士生。
作为民营企业,招揽高技术人才的能力弱于国企,研发团队还是以硕士为主,“技术人才的卡口是否能让企业自己来定?”安林建议。
“再坚持坚持,熬过去这段时间就好了”
民营经济“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企业数量。”
接连出台的政策对民营企业的困境有所缓解,但要想真正从根本上重振民营经济,除了企业自身的转型升级,更重要的是要构建长期稳定的制度保障。
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经济系统分析研究室主任娄峰在接受南都记采访时说,长期解决民营企业困境的问题还是需要从体制上进行完善,同时政策制定者要多调研,使得政策能真正反映企业的需求。
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习近平将民营企业现在面临的主要问题归结为:市场、融资和转型。当然,也有企业自身的原因。
习近平指出,应该承认,当前一些民营经济遇到的困难是现实的,甚至相当严峻,必须高度重视。同时,也要认识到,这些困难是发展中的困难、前进中的问题、成长中的烦恼,一定能在发展中得到解决。“我相信,只要我们坚持基本经济制度,落实好党和国家方针政策,民营经济就一定能够实现更大发展”。
“民营企业迎来春天了,但不能再粗放式发展、不负责任地乱发展。好环境来的时候,民营企业要赶快瘦身强体,把发展凝聚到主业实业上,而不是哪个赚钱去弄哪个。”中共中央统战部副部长、全国工商联党组书记徐乐江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即将于明日(12月19日)召开,2019年中国经济怎么走,民营企业的转型发展之路要怎么走,即将给出答案。
12月13日举行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调,其中针对民营企业,会议指出“着力激发微观主体活力,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工作,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进一步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提振市场信心”。
万博新经济研究院副院长张海冰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认为,"着力激发微观主体活力"言下之意就是要让企业尤其是民间企业能够实现良性发展,预计在减负方面还会有新举措出台。此外,“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尤其是落后产能退出还是大势所趋,企业也要看准方向,该退就退,需转就转,当进则进。"
总的来说,“经济环境的影响和企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挑战,使得企业家的精气神有些滑坡”,任兴磊告诉南都记者。但在伴随着一系列扶持民企的政策出台,这些民营企业家“对市场的信心是足的”。
当下,这些民营企业家,有的在转型,有的在缩减成本及时止损。他们理解国家的现状,尝试在困难时期多自力更生,但同时对政策的落地充满期待。
“再坚持坚持,熬过去这段时间就好了”,他们说。
(上述张天、周云、安林、李鹏为化名)
(来源:南方都市报)
网络编辑:吴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