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与未来,现实或神性 《周末纸牌屋》第九期读“人”

过去与未来,现实或神性
《周末纸牌屋》第九期读“人”

未来人类社会将变得更好吗?郭涛在电影《欲念游戏》里提出了这个问题。

《欲念游戏》为郭涛首部执导的电影,故事背景架构在十年后,融入了科幻、悬疑和犯罪元素。他在片中饰演一位科学家,也是位虚拟现实(VR)技术的领军人物。

郭涛不否认技术给生活带来的便利,但同时质疑:“你们知道VR技术在国外应用最发达的是什么吗?成人游戏。因为它最直接,也最容易达到。一个场景里面带来的虚拟现实,你能产生这就是真实的错觉,这多么可怕。”

《周末纸牌屋》第九期,郭涛以导演身份做客,和作家巫昂、主持人夏辰各自用三本书,聊他们对未来和生命的思考。

郭涛推荐了刘慈欣的科幻小说《三体》。和好莱坞科幻片通行的世界观不同,《三体》的惊喜在于“用中国人自己的一套体系,架构了新的宇宙观”。这种外来文明和地球文明的冲突,夏辰理解成原始丛林里的“权力的游戏”:“有点像两个猎人遇见了,我不杀死你,意味着你马上要杀死我。”

尤瓦尔·赫拉利的《未来简史》则探讨了未来积极的一面:癌症、艾滋病成了可以被攻克的慢性病,战争尚存但没那么频密了,甚至人类将“长生不老”。巫昂援引伍迪·艾伦的话:“我不想不朽,我想不死。”她随即又笑称:“老不死也挺难熬的,可能会产生新的厌倦。”

畅想未来的同时,郭涛也回顾了历史。和《未来简史》同系列的《人类简史》,从外国人的角度,给了他全新的观点看待人类的过去。

让郭涛最困惑的,则是人性的脆弱。巫昂用《人之将死》来解惑,这本书记录了美国作家克里斯托弗·希钦斯罹患食道癌后对生命的思考。当面对命运的“一纸判决书”,巫昂想到的是人可以做什么,应该做什么。“一个是直面自己生命终结的残酷现实,还有一个是试图寻找你生命中可能的神性。”

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中,“谈死”往往是忌讳的,但又不得不直面。夏辰推荐了龙应台的《天长地久》,其中一篇就是《生死课》。龙应台有两个中德混血的儿子,安德烈和菲利普。和儿子度假时,她就谈到死亡的问题:“如果我死了,我的骨灰你们哥俩一人一份。”结果儿子坚持要一处坟墓,理由毋庸置疑:没有坟,台湾就跟我们没关系了。

当我们讨论死,其实也是在讨论活。被巫昂称为“中国的契诃夫”的顾前,在《杯酒人生》中描述了一种饮酒度日的活法。看似很“丧”,但她从中读出了温情,也感受到小人物的百般无奈与啼笑皆非。而《白鹿原》让郭涛更理解族长白嘉轩身上的责任。“作为男人,最起码你知道你的责任是什么,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要有什么抱负。”他在电影《白鹿原》中饰演革命青年鹿兆鹏,但他觉得自己最契合黑娃,“人最执著,就是要革命,要得到。”

读自传和书信,可以窥探写作者真实的内心。夏辰并列第一的两本书,《父亲的力量:爸爸,请这样爱我》和《入口即化:巫昂的美食天涯》,前者还原了坦诚的郭涛,后者让巫昂的吃货本质展露无遗。而《海明威书信集》满足了巫昂对男人人生的好奇,参加过战争,热爱狩猎、钓鱼,像狮子王一样的海明威,在书信里面“特别粗俗,完全放下了他作家的面具”。生命最终,海明威用一把枪自杀,更值得思考的是,面对生活的痛苦,人应该如何处理自己的心态。

郭涛认为,命运应该掌握在自己手里,快乐就是那把钥匙。巫昂则反思,人不能一味地快乐:“在快乐和痛苦之间做钟摆运动,中间还有些灰色地带,既不开心也不痛苦的时间。”

 

网络编辑:邵小乔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