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新驼铃】他们为什么叫土库曼为“土苦慢”?

有人给土库曼起了另外一个名字“土苦慢”——风沙大、条件苦、做事慢,虽是玩笑话,却真实地反映了当时开工建设时面临的困境。


土库曼斯坦,中石油阿姆河公司一处钻井平台。工地外面是一眼望不到头的荒漠。(南方周末记者 冯飞/图)

有人给土库曼起了另外一个名字“土苦慢”——风沙大、条件苦、做事慢,虽是玩笑话,却真实地反映了当时开工建设时面临的困境。

阿姆河项目一期工程2008年6月开工建设的时候,展现在大家眼前的是一系列挑战:

首先,工期紧迫,根据中土两国首脑确定的目标,项目一期工程将于2009年年底实现投产通气。这意味着要在一年半时间内在荒漠中建成一座50亿立方米产能的天然气处理厂。

其次,工程浩大,单是一期工程就包含28座井场、90公里集输干线、集气站、集气总站、处理厂及外输计量站这样庞大的系统工程;

再次,自然条件恶劣,工区位于沙漠腹地,夏季高温达50℃,冬季严寒低至零下30℃,严重影响现场施工;

最后,资源国基础设施薄弱,所需建设物资装备都需要进口,然后运输到现场,所涉及的采购、运输、清关、许可、后勤依托、施工管理无一不是瓶颈难题。

因此,当时有人给土库曼起了另外一个名字“土苦慢”——风沙大、条件苦、做事慢,虽是玩笑话,却真实地反映了当时开工建设时面临的困境。

李高潮是中国石油(土库曼斯坦)阿姆河天然气公司采气工艺总工程师。2008年初,他刚到土库曼斯坦的时候,项目启动不久,一穷二白,没有可供员工居住的专门营地,他们就在工地附近的查尔朱州市区租房住。

冬天最冷的时候,暖气都冻上了,晚上睡觉必须把毛衣、毛裤套在身上。上下班路上辗转要花一两个小时,通勤必经的阿姆河浮桥一度被上游的冰冲毁,他们只好转乘火车再倒汽车,一来一回要三四个小时。

除却生活上的不易,要在茫茫荒漠中建起如此庞大的工程难度非同一般。公司的合同区分为A区和B区,工作人员经常要来回跑,但A区B区之间没有公路,为了方便运送工程物资,他们必须在沙漠中修出一条路来。

修路过程中单筹备材料就大费周章。碎石需要从几百公里外的地方去拉,当地连大马力的推土机都没有。另外,项目一期的水泥都是从乌兹别克斯坦采购进来的,当地的工人也不具备建筑工人的资质。

戈壁和荒漠里风沙大,道路挖开后,下面的风沙更容易被吹起来,一出门经常耳朵里都是沙子。当时,李高潮出去工作必须带三样东西:铲子、馕和水,带馕和水是因为在工地上一待就是半天甚至一整天,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需要补充能量;带铲子是车子在路上易遇到流沙,一旦陷进去就得马上下车去挖沙。

与国际上同规模处理厂相比,阿姆河天然气项目的建设工期要短2年以上,这在很多人看来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就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开工18个月后,阿姆河项目一期工程顺利竣工投产。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