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新驼铃】世界级事故“烧”出来的合作
中土天然气合作已经到了第十个年头,复盘这十年历史,南约洛坦沙漠里的那道“伤疤”是一个绕不开的注脚。
2006年10月28日,号称世界最大的天然气井奥斯曼3井发生井喷事故,大火不但吞噬了钻机,还烧死了一名井架工。
极端恶劣的自然环境里,中石油的灭火团队花费了25天扑灭了这场“世界级”难度的大火,为中土天然气合作打响了第一枪。
中土天然气合作已经到了第十个年头,复盘这十年历史,南约洛坦沙漠里的那道“伤疤”是一个绕不开的注脚。
2006年10月28日,号称世界最大的天然气井奥斯曼3井发生井喷事故,大火不但吞噬了钻机,还烧死了一名井架工。
情急之下,土库曼斯坦用炮击的方式清理井口,结果不但没炸毁井口,反而造成了火势失控。原本向上火舌张开了血盆大口,像花洒般随着风在地面横扫,几乎没有靠近的可能。
沙漠里的意外之火却成了中土谈判桌上的一个转机。彼时,中土就阿姆河项目的合作已经进行了近10个月的谈判,双方在阿姆河项目未来的产量规模的预期上出现了分歧。谈判进度远远低于预期。
面对这场全球石油界最严重的天然气井喷事故,许多西方灭火公司选择退却时,中石油却接下了这个烫手的山芋。
事故发生后的第五天,中石油派出了由长城钻井公司和四川石油管理局组成的专家组赶赴现场。极端恶劣的自然环境里,中石油的灭火团队花费了25天扑灭了这场“世界级”难度的大火,为中土天然气合作打响了第一枪。
全程带火作业
2006年11月6日早上,当中石油灭火公司组织的专家组到达事故现场时,才发现土方无法给出任何材料,所有的信息都需要靠专家从现场观察得来。
“由于土方在清障过程中多次对井口设施进行炮击,给后来处理该井造成极大困难”,据四川石油局钻采工艺技术研究院的油田灭火专家马宗金回忆当时井口已经严重歪斜,多处横向火在猛烈喷射,主火柱高达60-80米。
距离井场两公里,就可以听到轰隆隆的噪音。距离井口200米外,温度已经高达70度,人根本无法靠近。
奥斯曼3井地处沙漠深处,经常起风而且风向变幻莫测,这也意味着火龙随时会随着风向变换方向,40米的火舌随时可能吞并四周的救援人员。这让他们很难在一个方向上长时间的工作。
另外,灭火需要足够多的水源降温,但最近的水源都在25公里以外的沙漠边缘。灭火每天要保证5000立方米以上的供水量,但即使动用40台沙漠运水车连续拉水,也只能每天供应2000立方米左右的水,不到正常供水量的一半。
救援队尝试着在井场附近寻找水源,可惜几口井都不能正常出水需要依赖气举出水,出水量远远不能满足作业用水。
除了缺水,当地救援设备更是匮乏,完全满足不了救援需求。为了运送救援设备,两国临时新开了一条从成都机场到土库曼查尔朱的航线,动用三架飞机,才把川庆灭火队共计140吨的灭火工具从成都运到了沙漠所在的城市查尔朱。
除了要克服极端恶劣的自然环境,沟通障碍也是阻碍抢险的一大难题。在具体的灭火细节上,土方仍保留了自己的意见,例如对该井是否含有硫化氢。
土方一再坚决否认该井含有硫化氢,而中方对此持谨慎保留的态度。直到12月4日,灭一处10余米的横向火时,四名土方抢险人员出现了中毒。为了搞清楚中毒的原因,两方救援人员在井口下风向30米左右的地方收集空气进行检测。
中方测出了500每立方米毫克的硫化氢含量,而500正是仪器的最大量程。土方也在同一地点进行测量,最终测出井口喷出的天然气中含有硫化氢为每立方米34.5克的含量。
值得注意的是,980到1400毫克每立方米的硫化氢含量就会导致人立刻死亡。现场的硫化氢含量早已超出了人体可以忍受含量的一千倍以上。
这时,土方才认可井内喷出的天然气确实含有硫化氢,并在当天将驻井场的所有抢救人员全部迁到井场5公里之外的地方,只有10多名中方抢险人员仍然留在原地。
用尽最后一滴水
受摇摆不定的风向影响,11月19日开始的井口清障工作一直进展缓慢。11月21日才开始对井口进行第一次切割,可直到所有储水全部用完,井口也并未割断。
接下来整整5天,救援最主要的工作就是储水,这让土方有些着急。11月27日下午,土方召集了中方有关人员开会研究下一步工作,并且提出“如果再不对井口进行切割,或再次切割不断,土方将对井口再次进行炮击”。
第二天早上,井场的附近出现了三辆坦克,“土方已作出了炮击井口的决定,并已做了准备”,马宗金回忆。
为了避免炮击的局面再次出现,在储水基本能满足切割条件下,中方开始了第二次切割。但直到切割液和水全部用完,井口仍未倒下。
随即用长臂桅杆吊捅了两下,井口才轰然倒下,四处横扫的火舌随即树立,横向的火龙终于被消灭。
下午五点左右,中方救援人员发现,5名穿着美国CUDD工作服的美国灭火队员突然出现在现场。事实上,12月10日,火势可控之后,中方便将奥斯曼3井交给了随后接手的美国CUDD公司。按照CUDD的建议,土方决定安装美国制造的新井口。
结果是,经过五次吊装套管头失败、三次吊装新井口失败后,CUDD公司以“不具备灭火条件”为由退出了作业现场。
2007年1月15日,土库曼斯坦试图自行吊装井口失败后,再次向中石油提出帮助安装新井口的请求。
彼时,中国灭火队已经在沙漠中奋战了整整两个月,每天工作都长达11个小时,体力已经严重透支。身心俱疲的状况下,灭火队员也没有拒绝土方的请求。
2月3日,经历过多次失败之后,吊装井口成功。一场燃烧了99天的冲天大火终被控制……
现在的奥斯曼3井像在沙漠上铺了一层黑色沥青,远远望过去,就像是这片沙漠上的一块伤疤。漫天黄沙中,只有一个被掩埋了一半的封井器证明着它的存在。
中土天然气已经幸福地长跑了十年,人们也许会渐渐忘记,在合作开始之初,彼此之间的感情就经历过烈火的考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