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小农户,政府可以做什么?——经济学者和政府官员的对话
责任编辑:刘小磊
我有一个朋友,在重庆市政府部门工作,她回到爱人的农村老家,面对满园的橘子树、满树的橘子,看到老人家的幸苦,忍不住帮他们干活。果子一个个摘下来,3人摘了半天,又花力气运到县里的各个小区,一共收入了750块(当地不到2元1斤)。忍不住感慨:辛苦劳动的果实真是不值钱呐。
在感慨的同时,她在政府部门工作的身份也让她不禁琢磨:我们的政府是为人民办事的,面对这种局面,我们可否做些什么呢?例如,能否借助于政府掌握全局信息的优势地位帮助农户把在当地卖得困难的东西卖到别的地方去呢?
作为一名经济学专业领域的人士,我和这名心怀好意、想做实事的朋友(姑且称之为“甲”吧)展开了一番对话。
甲:我们两口子现在就不希望老人家再这么辛苦地种东西。时间成本、耗费的体力,真是远非卖东西得到的那点收入可以弥补的。政府其实在帮助农民把东西销出去这方面可以有统一的规划,在乡镇、村一级做一些统一的安排。
莫:小农经济、一个个的农户,只能辐射很小范围的市场。只有靠大的商贸企业来收购他们的东西,来解决渠道、运输这些方面的瓶颈问题,他们的产品才能辐射到更遥远的消费者、更大的市场。个体农户没有能力了解遥远的潜在的消费者的需求,也没有能力协调渠道、物流等。
甲:按照目前这种状况,即便中国人多地广适合发展农业,绝大多数年轻人也不愿意选择干农活了。所以,大量的耕地只能荒着。而中国还粮食不够、大量进口。
莫:如果农户生产的东西只能卖到当地,自然价格不可能高。但是,如果要超出当地的范围,则需要借助于资本的力量,不管是拓展渠道,把产品运到更遥远的地方,还是对产品进行深加工等,都不是小农户可以做的。
甲:我觉得应该由政府机构来统计有关信息。例如,乡镇或村级的政府应该对农户销不出去的东西是什么、是多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网络编辑:吴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