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区演进史
从1980年代改革伊始,作为推广经济特区经验应运而生的试验田,到1990年代确立市场经济主体地位后的爆发式发展,再到新千年之后的转型、突围,一部开发区的演进史,是中国改革开放进程中最精彩的故事之一。
责任编辑:莫闻
(本文首发于2018年11月29日《南方周末》)
从1980年代改革伊始,作为推广经济特区经验应运而生的试验田,到1990年代确立市场经济主体地位后的爆发式发展,再到新千年之后的转型、突围,一部开发区的演进史,是中国改革开放进程中最精彩的故事之一。
1984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沿海部分城市座谈会,并于5月4日发出《沿海部分城市座谈会纪要》的通知,确定进一步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其中包括大连。
随后,两名省报记者来到大连马桥子村调研,在小渔村里迷了路,向当地村民打听:“大爷,马桥子开发区怎么走?”老农民茫然说:“凯伐去(开发区)?什么是凯伐去?”
马桥子村现在已是大连金州的核心地带。当年的记者王国栋说,1984年10月15日一大早,周围三个村的五千多人,穿着新衣裳,扭着秧歌涌向会场,主席台上方悬挂着大红横幅:“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工典礼”。这是国务院批准的第一个经济技术开发区。
《大连日报》在一篇报道中,描摹了马桥子未来的工业区、滨海公园、邮电大楼、宾馆、写字楼等规划,并配发了一张效果图。王国栋向媒体回忆,“一些当地村民看了后直摇头,说不相信,当时马桥子村吃的是井水,连电话线都没通。”实际上,后来这些蓝图悉数兑现,远超当年设想。
国家商务部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全国开发区累计使用外资超过5600亿美元。2010年以来,中国每年实际使用外资都超过1100亿美元。其中,国家级开发区的高新技术进出口总额的增长速度和占全国的比重,均高于进出口总额的相应数字。
从1980年代改革伊始,作为推广经济特区经验应运而生的试验田,到1990年代确立市场经济主体地位后的爆发式发展,再到新千年之后的转型、突围,一部开发区的演进史,是中国改革开放进程中最精彩的故事之一。
政策创新之地
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称“开发区”)诞生于邓小平“第一次南巡”之后。1984年1月,邓小平视察深圳、珠海等经济特区后表示:“除现在的特区之外,可以再开放几个点,增加几个港口城市,这些地方不叫特区,但可以实行特区的某些政策。”
时任天津市副市长的李岚清,参加了谈话。他在会上提出,开发区不仅是创造一个吸引外资、加速经济发展的小环境,而且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网络编辑:zer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