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用”课文被雪藏,语文怎么找回生命?

“这篇课文是要会背诵默写的,大家课后要多花时间复习。”“这篇文章打了星号,可讲可不讲,我们稍微提一下。”不知从何时起,中学语文课本中的课文被人为地分为“三六九等”。

责任编辑:温翠玲

某小学学生们展示领到的语文教材。(新华社 郝群英/图)

“这篇课文是要会背诵默写的,大家课后要多花时间复习。”“这篇文章打了星号,可讲可不讲,我们稍微提一下。”不知从何时起,中学语文课本中的课文被人为地分为“三六九等”。

考试是导致这一现象的最大因素。很多从教的教师采用简单直白的逻辑进行推论:要考——重要,不考——无关紧要。从而,考试成为课文教学的重要依据。但若按照这个逻辑,中学语文教材编写至少可以缩水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邵小乔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参与评论


精选评论 (25)


优秀的小青年儿
回复

优秀的小青年儿

2019-01-26

先把文章背下来,等自己的生活阅历多了就能体会到文章的~美了

walking
回复

walking

2019-01-06

读名著,考写作就行了。 语文啊!太拿自己当回事了。

骑鲸公子
回复

骑鲸公子

2018-11-23

有几个老师愿意给学生讲一篇文章的美感,启发学生的思维,看参考书和课堂声情并茂的描述是两种境界

123
回复

123

2018-11-20

对中国文化挺感兴趣,但是及其厌恶中学期间"回字的4种写法"式的教学及考试

小饭
回复

小饭

2018-11-20

文章怎么读的问题,不止是教师追求应试的问题。物质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几千年来,虽也有寒窗苦读出成绩,可是其中又有多少人是真正寒门出成绩,况且很大部分是出不了显著成绩。但是,学习对思维习惯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因为制度,学校追求成绩,因为成绩,教师追求效率。而,因为没有物质铺垫,不能放肆追求精神所求。况且,适学年龄的,没了强制,又有几人可以深入其中。这是教育路上需要坚持不懈追求解决问题的目标,会是持久下去,不断涌现新问题的长征路。

涛
回复

2018-11-20

高考体质不变,这些现象都是正常的。有限的时间必须要用在高考考的内容上。

兖州国教电脑
回复

兖州国教电脑

2018-11-19

虽然现在高三的语文学习过于应试化、刻板化,我们每天都要背许多“课标内”文言文古诗词来应付考试。但是我们的语文老师很好,他经常游离于书本之外,又万变不离书本!以为好的语文老师也很重要,真的是学生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形成的指路人。

转过身
回复

转过身

2018-11-19

记得高三的时候大家都在背诵常考文言文,我和同桌晨读却必读不考的那几首元曲选篇,窦娥冤,桃花扇,长生殿,就是喜欢

赵紫薇
回复

赵紫薇

2018-11-19

深有同感

159****3065
回复

159****3065

2018-11-18

这是现行的制度就这样啊

132****3749
回复

132****3749

2018-11-18

社会急功近利,孩子怎能幸免。

吃榴莲不吐榴莲皮
回复

吃榴莲不吐榴莲皮

2018-11-17

我在读高中时就意识到语文课本的内容实在是不可多得,然而,没办法,没那么多时间让我们学习

霓26
回复

霓26

2018-11-17

但是不功利化的教学去哪里得到成绩呢,中国的教育制度导致只要分数高这个孩子就好,孩子没有童年,

蓝蓝的天
回复

蓝蓝的天

2018-11-17

so?

ETHAN
回复

ETHAN

2018-11-17

我们的教育理念落后越来越加重

骑着毛驴狂奔
回复

骑着毛驴狂奔

2018-11-17

教育功利化的根源在哪才是我们要思考的问题

宇宙战士
回复

宇宙战士

2018-11-17

大多数人,包括家长和老师,还有本应该促进教育进步的官员,他们根本不明白怎么才能提高分数。指点打点,考才注意,不考当臭狗屎忽略的人都很愚蠢,真的蠢如猪。

勤添
回复

勤添

2018-11-17

现在的语文教材,真觉得编制的比以前差。

马源芳
回复

马源芳

2018-11-17

庞大的受教育群体,稀缺的待工作岗位,断裂的实习试训期,只有应试成功,名登科班才能略筑人生之登高之搭,上升之梯。其实,社会可从各方造就成才者汰选入职,未必学院一途。

QQ用户
回复

QQ用户

2018-11-17

很多高中学校只讲文言文,还是枯燥地照本宣科,所以把语文课讲“死”了,导致很多学生觉得语文课没意思,只要背就可以了,这么绚烂多姿、深厚博大的科目变成这样,何其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