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冬首次重污染,困扰京津冀的不光有霾,还有雾

虽然2017年以来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同比均显著下降,但是京津冀及周边地区仍是全国污染物排放强度最大的区域。

本次污染过程,华北区域高湿度是其显著特征,多个城市有大雾出现。多种不利气象条件综合作用,是本次污染过程的重要成因。

责任编辑:何海宁

2018年11月14日,北京PM2.5指数超过三百,达到重度污染级别。图为游客戴口罩游览景山公园。(东方IC/图)

虽然2017年以来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同比均显著下降,但是京津冀及周边地区仍是全国污染物排放强度最大的区域。

本次污染过程,华北区域高湿度是其显著特征,多个城市有大雾出现。多种不利气象条件综合作用,是本次污染过程的重要成因。

立冬过后,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汾渭平原又一次被灰霾笼罩,11月14日13时,北京空气质量指数为301,达到了最重的六级严重污染级别,PM2.5小时浓度也达到了261微克/立方米。而此前的北京、石家庄、保定等13个城市空气质量都达到了重度污染水平。

京津冀部分城市的能见度不足50米,交通事故频发,段子手也重出江湖,还有网友调侃将11.14设为“第二十五个节气:立霾节”。

不过,造成能见度差的原因不只有霾,还有“特强浓雾”。

本轮重污染主因是什么?

“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污染物排放量大&rd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周凡妮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