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怜花悼金庸:斯文一脉

“坐在高铁上,不知道临座的人,同车的人,有多少人在一同刷一个消息,听同一首歌,这才是国民作家”。这句话转自北京大学中文系邵燕君教授的朋友圈,其时她在火车上,刚刚得知金庸先生人间仙逝,有感而发。邵燕君教授认为,用现代汉语写作的国民作家有两位,一位是鲁迅,一位是金庸:“金庸在我们感情的底处。鲁迅是民族魂,金庸是华人心。”

责任编辑:刘小磊

金庸(新华社/图)

“坐在高铁上,不知道临座的人,同车的人,有多少人在一同刷一个消息,听同一首歌,这才是国民作家”。这句话转自北京大学中文系邵燕君教授的朋友圈,其时她在火车上,刚刚得知金庸先生人间仙逝,有感而发。邵燕君教授认为,用现代汉语写作的国民作家有两位,一位是鲁迅,一位是金庸:“金庸在我们感情的底处。鲁迅是民族魂,金庸是华人心。”

去年冬天的早些时候,我受邀到北京鼎石国际学校和一些同学做了一次名为《金庸、古龙:重现汉语的高蹈精神和白描之美》的沟通,我讲的主要意思是,在现代汉语经典文本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周凡妮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参与评论


精选评论 (2)


乌尔里卡
回复

乌尔里卡

2018-11-13

我以为王怜花是最懂金庸小说的人,《江湖外史》里对作品的解析,以及王怜花的“风尘外物”般文字,同样,荡气回肠,余音缭绕!👍👍👍

马源芳
回复

马源芳

2018-11-02

其实,高蹈精神就是典范作为,藏于心而施于行。白描手法就是王维之精到勾划,景与意会通。关于自由,国人可代称为活脱的规则,江湖风云迭起,思想不解放,何来拼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