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药贵,疫苗老,资金缺2035年全球消灭肺结核?

中国每年新耐多药肺结核病人约7万,全球第二,且发现率、纳入治疗率、治疗成功率低,耐药率高。

责任编辑:何海宁 实习生 朱思良 陈梦璇

2018年3月24日世界防治结核病日,呼和浩特街头,小朋友向路人讲解抗结核知识。(视觉中国/图)

(本文首发于2018年11月1日《南方周末》)

中国每年新耐多药肺结核病人约7万,全球第二,且发现率、纳入治疗率、治疗成功率低,耐药率高。

据世卫组织估计,世界上约四分之一人口患有潜伏性结核:已感染但尚未发病,也不具传染力,但5%-15%将会发病。

当前最紧迫的挑战之一是扩大资金供应。2018年,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资金短缺35亿美元。为加速新疫苗、诊断法和药物的开发,每年需增13亿美元。

在大多数人印象中,肺痨(肺结核)是个已被人类攻克的疾病。而现实是,这种只要呼吸就会传播、全球每天杀死约4300人的结核杆菌,依然是全球致死率最高、至今无法有效预防的传染病。

而在中国,世卫组织(WHO)数据显示,每年新发生耐多药肺结核病人约7万,全球排名第2,且存在发现率、纳入治疗率、治疗成功率低,耐药率高的形势,如果不能有效防控,未来有可能成为中国结核病的主要流行类型。

“我们需要更好的诊断工具,更多的治疗药物以及更有效的疫苗。”2018年10月24日,在荷兰海牙召开的第49届世界肺部健康联盟大会(以下简称大会)上,国际抗结核和肺病联盟科学主任Paula Fujiwara表示,她参加了今年9月联合国在纽约召开的防治结核病问题高级别会议,“全球结核病防治形势正在迎来希望”。

如果在人类与结核病横跨几个世纪的旷日斗争中,2018年值得被载入史册,那联大会议上通过的《关于防治结核病问题的政治宣言》显然是浓墨重彩的一笔。该宣言得到了各国国家元首的认可,旨在加强行动和投资,以实现终结结核病的目标。

然而雄心壮志能否照进现实?在海牙会场,多位业内专家均向南方周末记者表示不乐观,有这样几句话被反复提到:“研发一款新药可能需要十几年,但结核病菌很快就耐药(指产生抗药性)了”“只有在极其幸运,取得科研突破的情况下才可能实现”。

“从宣言到现实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如果不强调责任,不持续推动,我们永远也不可能实现目标。没有钱,人们依然可以约会、喝酒,但不会有疫苗。”“全球遏制结核病伙伴关系”执行主任Lucica Ditiu说。

“聪明”的结核病

结核病又称为痨病和“白色瘟疫”,由经常感染肺部的细菌(结核分枝杆菌)引起,在1945年特效药链霉素问世前,这种古老的传染病一直是不治之症。钢琴家肖邦、作家拜伦、郁达夫均死于结核病。

2018年9月18日,WHO最新发布的《2018年全球结核病报告》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柯珂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