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假如中文不好,就给他们读金庸

香港作家马家辉1997年进入《明报》做副总编辑,那时金庸先生已经离开,而于品海也刚把《明报》卖了。以下为马家辉的讲述。

责任编辑:邢人俨

在香港文化博物馆“金庸馆”里参观的人。(南方周末特约摄影 王效/图)

(本文首发于2018年11月1日《南方周末》)

香港作家马家辉1997年进入《明报》做副总编辑,那时金庸先生已经离开,而于品海也刚把《明报》卖了。马家辉和金庸先生十来次小范围的饭局见面当中,印象是金庸先生话不多。“他坐在那边就是听,然后你看他眼睛一直地眨眨眨,甚至不会主动点评,要别人来问他。当然那么聪明的人几句话就讲到重点,而且他非常直接,不会拐弯抹角。”

马家辉还发现,有几回都是金庸太太在,他太太和他年龄有差距,金庸在其他人眼中是大作家,在他太太面前,就是小孩了,讲话特别温柔,整个人也温柔了下来。

马家辉十几岁就开始读金庸入迷,在他的经验中,很多香港的小孩子都是因为喜欢金庸而学好了中文。

以下为马家辉的讲述。

给小孩读金庸他们就喜欢中文

我先谈我年轻的时候读金庸吧。

我就像好多人一样,十来岁开始读他,在我湾仔的家,人很多,躲在角落读。我看好多人都有一种经验,每次一读就一头栽进去,我还记得那种感觉。我因为家里小,比方说只有十平米,住了八个人这样,又经常打麻将,很吵。可是每一次读他呢,就感觉整个身边的声音,整个世界都离开我了,或者是说我离开了身边的世界,跳进他的世界。所以就是感觉他的小说,把我从那么吵闹、那么不舒服的生活环境里面,探去另外一个江湖那样。所以非常感恩,我最近也喜欢读,他又很好玩。我身边当时有几个老铁,读书成绩很不好,什么科都不好,除了中文还不错。那他们为什么中文不错呢?就是因为喜欢读金庸小说。

这种情况到后来我自己长大为人父母,听到很多的,直到今天也一样,一些朋友的小孩,假如中文不好,不喜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小夏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