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别金庸
读说金庸
-
康熙语录背后的小玄子
老爹刚刚过世,雍正就组织哥几个编写老爸家庭语录。 -
歪说“华山论剑”
这华山又不是你郭靖杨过买下的,你们能来论剑,人家当然也可以,只要跟官府办了合法的手续就行 -
徐克再拍《神雕侠侣》,小龙女为什么是中国男人的“梦中情人”?
据不完全统计,从60年代到如今,神雕侠侣被翻拍超过10次,每一版的小龙女也都不尽相同,各有特点。 “知道”(nz_zhidao)告诉你,小龙女是中国男人的“梦中情人”背后的深意。 -
曾经,金庸小说被视为“戕害青少年”的大毒草
“有井水处有金庸”,人红免不了是非多,很快在一些媒体的报道中,小孩与父母关系不合、青少年早恋、斗殴等事件,往往都会跟“痴迷武侠小说”扯上关系。 -
金庸的武侠剧,你看过多少?
武侠江湖
-
张纪中版金庸剧 小结还是终结?
《鹿鼎记》惟一全版在我手里。小说里的俄国部分的戏全部删掉了,因为说是要考虑今天的中俄友好。韦小宝和7个老婆在床上端坐的集体场面,这个也不能容忍就剪掉吧。最不能接受的是雅克萨城都不能提,这也是历史唯物主义啊? -
《龙门飞甲》:回到录像厅时代
看完片的贾樟柯发微博:“说徐克归来是不准确的,原来他一直在往前走,并成功将武侠片带进3D时代。看时非常想喊叫……这是录像厅时代才有的感觉,这种看电影的快感又回来了。” -
武侠小说变形记
武侠文学学会里的研究家,开始忙着办“武林大会”,因为武侠小说可研究的好像越来越少了。武侠小说后来主要被玄幻取代了。它们共同的特点是讲究奇幻,区别是文化元素不一样。武侠小说的元素是国学,是儒道佛这些传统元素;玄幻的元素是现代化的,西方的、科技的、异域的。 -
武侠片里的书生呢
侯孝贤喜欢胡金铨的电影,但无法像胡氏那么拍。看来,胡金铨电影里的书生似成绝响。 -
香港文化形象的嬗变
香港文化形象从“大侠”转为“大学”,这实在是个奇迹。从大众文化到精英文化,从个人才华到教育制度,从“南来文人”到“东归学者”,从隔岸观火的欣赏,到身临其境的参与,大陆民众及学界的“香港想象”,由此发生了很大变化。
网络编辑|吴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