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国企改革:闯过一关又一关

1990年12月1日,深圳设立了深圳证券交易所,徐景安任副理事长。而在深圳证券交易所试营业之前,深发展、深万科、深金田、深安达、深原野这5只股票已经在深圳特区证券公司公开柜台上市交易,史称“深市老五股”。

责任编辑:冯叶 助理编辑 温翠玲

2010年10月29日,广东顺德,美的公司突破1000亿暨总部大楼落成庆典。(东方IC/图)

(本文首发于2018年9月27日《南方周末》)

1990年12月1日,深圳设立了深圳证券交易所,徐景安任副理事长。而在深圳证券交易所试营业之前,深发展、深万科、深金田、深安达、深原野这5只股票已经在深圳特区证券公司公开柜台上市交易,史称“深市老五股”。

东莞会议后,“抓大放小”的产权制度改革推广至全省。广东的美的、TCL、格力等14家公司实现了发行和上市。后来,这些企业都成为所处行业的引领者。到了1990年代末,广东省国有大中企业和中小企业改革分别达60%和80%。

“那是我最富激情的一段政治生命。”现年83岁的黄挺对南方周末记者说。上世纪90年代初,黄挺曾任广东省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下称广东省体改委)副主任、广东省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等职。

如今,黄挺除了行动稍有不便,思路依然清晰,一谈起国企改革,双手便不自觉地振奋起来。

让黄挺屡屡激动的广东省体改委正是中国一系列经济体制改革的地方引擎,除了省级层面,广东省各地市均设有这一机构。它们负责设计、策划、研究以及指导地方各项经济改革,并与高层联动。各级体改委也汇聚了一批改革“闯将”,使得广东国企改革总是超前探索。

探索“放权让利”

中国在1956年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企业制度则像苏联一样一切国有国营。户籍制度把城市和乡村分割为两大块之后,整个城市非农业经济就是一个无比巨大的企业。

这种吃大锅饭的模式导致国企大面积亏损,于是在改革初期,国有企业在不改变基本制度的条件下,开始尝试各项“放权让利”,例如扩大企业自主权以及承包制等。

彼时,黄挺在湛江担任市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主任,据他回忆,1978年10月,当时的韶关地区清远县率先开始改革。清远县有十多个国有企业开始了以“超计划利润提成奖”为主要内容的改革试点。即确定企业利润上交基数,超基数利润分成。

随后,清远又推行利润包干,也就是承包制,撤销各工业局,由县经济委员会直接管理企业,统一对县财政包干上缴利润,再把包干利润分解到各企业。

在对企业管制过多的年代,稍微一调动企业积极性,效果便极为显著。黄挺提供的数据显示,清远县17家地方国有企业在1977年还亏损31万元,经过一年改革,1978年实现利润121万,1979年又翻番至340万元。清远经验随后推广至全省。

黄挺日后的搭档、广东省体改委主任易振球,此时正担任江门市委副书记,分管经济改革。据易振球口述(收录在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出版的《与改革同行》一书中),江门国企改革首先打破了计划分配的工资制度,陆续推广至化工、电子、机械、轻工四个行业共计28家国企中,占国企总数的63.6%。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邵小乔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