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去”“不赚钱” 临终关怀的两难

中国临终关怀目前正处于一个快速发展阶段。但因专业性太强,导致各方认识不足,无法有效推动临终关怀事业的发展。

责任编辑:吕宗恕 实习生 张问之 方诗琪

◉编者按

由南方周末公益研究中心联合壹基金、友成基金会发起的“公益报道A计划”,旨在面向全国找寻优秀写作者,挖掘并采写优秀公益报道。以此为契机,我们期待与更多写作者相遇,一起讲述好的公益故事,照亮彼此。

经过数月的挑选与合作,首批5篇公益深度报道已经完成,将于近期在南方周末公益版陆续刊登。这些报道的写作者身份各异,有媒体记者、大学生、律师、公司职员、独立撰稿人,也有公益行业从业者等。从这些报道中,我们非常高兴地看到了写作者对中国公益的关心与理解,以及对“公益报道A计划”的用心与热忱。

我们由衷感谢壹基金、友成基金会对该计划的资助。接下来,我们还会联合有关机构发起专注于社会创新领域的“公益报道B计划”,欢迎有兴趣有时间的写作者联系我们。

 

电话:020-83000274,邮箱:iphilanthropy@163.com。

临终关怀作为一种向病人及家属提供全面照顾的社会保健服务,在世界范围内迅速地发展。(浙江在线供图/图)

(本文首发于2018年9月27日《南方周末》)

在患者进临终病区之前,院方会开一个临终患者家属会议,介绍姑息治疗相关知识。会上99%的患者家属都不能接受姑息治疗的做法,但“到最后他们都会主动向我们寻求姑息治疗”。

中国临终关怀目前正处于一个快速发展阶段。但因专业性太强,导致各方认识不足,无法有效推动临终关怀事业的发展。

三年前,广东汕头居民李洪西因身体不适,被医院确诊出直肠癌晚期多发性骨转移、肝转移。

如今他和老伴住在一栋老旧居民楼第二层的狭小房间里。由于癌细胞侵袭骨质,导致骨质无比脆弱,每次走路他都需要拄一条拐杖,身上缠着护腰带。即便是一个摔倒动作,也有可能导致其永久的粉碎性骨折,大多数时间在轮椅上度过。

对于李洪西来说,最难以忍受的是无休止的剧烈癌痛。“实在是太痛了,如果不吃药就一直痛,有时候吃了药也痛,一痛我就受不了。”李洪西对南方周末说,确诊晚期癌症(以下简称“晚癌”)后,最大的折磨是身上剧烈的疼痛,实在疼得受不了就会吼出来,有时候连整栋居民楼的住户都可以听得见他的咆哮。

竭尽全力治病

通常,癌症早期多无明显症状,即便有症状,也常与其他疾病无区别性。有关数据显示,癌症的早期治愈率相当高,但处于晚癌阶段,治愈率便会变得相当低,伴随而来的还有患者剧烈的癌痛和内心的绝望。

据国家癌症中心2018年4月发布的最新一期中国恶性肿瘤发病和死亡分析报告显示,2014年中国新发恶性肿瘤病例约380.4万例,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刘小珊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