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露斗露露:一家国企两个儿子,旧账怎么明算

一家国企养出两个儿子,一个创始人身兼多个董事长,当“外人”随着股权变化加入时,父子兄弟怎么重新明算旧账?“家事”怎么按市场规则办?

责任编辑:顾策 助理编辑 温翠玲

汕头高新区露露南方公司的厂房。(南方周末记者 王伟凯/图)

(本文首发于2018年9月6日《南方周末》)

一家国企养出两个儿子,一个创始人身兼多个董事长,当“外人”随着股权变化加入时,父子兄弟怎么重新明算旧账?“家事”怎么按市场规则办?

两家露露均脱胎于国企露露集团,后来承德露露成为知名上市公司,汕头露露则成港资控股的合资企业,母公司露露集团更名为霖霖集团,变成一家民营企业。

直到2010年,承德露露真正进入“万向时代”,南北露露开始交恶。备受商标之困的露露,是否错失这黄金十年,一直是不少人心中的疑问和遗憾。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2018年8月13日,汕头露露在其官方微信公众号上发表了这样一篇文章。

此前的7月,这家公司在汕头市金平区人民法院对承德露露提起商标使用许可合同纠纷诉讼,要求其继续履行商标使用许可合同义务。

在这桩不起眼的官司背后,是南北两个露露间长达22年的恩怨。

在过去22年间,河北承德露露(000848.SZ)与广东汕头露露,生产着同样配方、相似包装的“露露牌”杏仁露。两家露露“划江而治”,汕头露露管理广东、广西、福建、湖南等南方八省的市场,承德露露则管理北方市场。

两家露露均脱胎于国企露露集团,后来承德露露成为知名上市公司,汕头露露则成港资控股的合资企业,母公司露露集团更名为霖霖集团,变成一家民营企业。

2015年,南北露露正式交恶。承德露露起诉汕头露露无权生产露露牌杏仁露,而汕头露露则搬出17年前的协议,认为承德露露罔顾历史事实。

这段商标、专利的纠纷还牵出一段国有企业改制的往事。1997年承德露露上市之后,母公司露露集团一直占用上市公司的资产;2006年,承德露露改制,露露集团退出上市公司,企业性质也从国企变成了民企,但依然通过其所控制的商标、专利获利颇丰。

当时,承德露露为获得商标、专利所有权,支付3000万元参股露露集团;之后又花费3亿从露露集团购买商标和专利所有权;而后露露集团依然在授权给其他企业使用“露露”的商标和专利。

迫于承德露露的诉讼压力,露露集团在2010年改名为今天的霖霖集团,才与露露划清界限。

过去20年,中国饮品进入黄金发展的时代。作为最早一批的民族饮料品牌,承德露露从2006年的11亿元总资产到发展到今天的21亿。但与同行相比,这个成绩并不耀眼——生产豆奶的维维股份(600300.SH)在过去十年间,总资产从20亿变成了84亿。

备受商标之困的露露,是否错失这黄金十年,一直是不少露露人心中的一个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zero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参与评论


精选评论 (13)


沧海粟微博
回复

沧海粟微博

2018-09-11

王宝林为何在引入万向集团前夜安排了汕头露露的备忘录? 王宝林凭什么要为汕头露露的利益如此周到考虑? 王宝林为何屡屡试图把经济利益从承德露露出偷偷流出? 明眼人都明白:汕头露露从一开始到现在一直就是王宝林的白手套! 请南方周末就汕头露露和王宝林利益关系进行深度跟踪报道,我们需要看到的是隐藏在表面下的事实!

回复

2018-09-08

两兄弟一家亲、共圆撸撸梦

虚室月烛

2018-09-08

相爱相杀

李会东
回复

李会东

2018-09-08

民族品牌就是这样慢慢被内耗掉的

虚室月烛
回复

虚室月烛

2018-09-08

相爱相杀

136****2616
回复

136****2616

2018-09-07

怀念大盒露露

QQ用户
回复

QQ用户

2018-09-07

啦啦啦

188****9881
回复

188****9881

2018-09-07

我正是觉得疑惑,两年前突然迷上喝露露,在当地沃尔玛买的纸盒装的,不久后没货了,就再也没上架了,而且也不是每家商场都有得买,小型超市就更不用说了。希望两家公司能早日找到解决之道,不要让露露成为怀旧物啊

我是xiao le➋
回复

我是xiao le➋

2018-09-07

666

民谓🛀🏻😰😰
回复

民谓🛀🏻😰😰

2018-09-07

不错!

柏舟
回复

柏舟

2018-09-07

只能在汕头露露生产的利乐包露露则可以销往北方市场。

黃敬_Carpe Diem!
回复

黃敬_Carpe Diem!

2018-09-07

这样看来,暂时停止喝露露,等他们弄清楚了“归属地”再说。。。因为这期间会有很多问题,受伤最大的就是消费者啊。。。

越努力越幸运
回复

越努力越幸运

2018-09-07

越来越好

shaoxiyu
回复

shaoxiyu

2018-09-07

解铃还须系铃人,历史的问题让历史来解决。建国初,高校院系大调整,交通大学西迁,很快高层觉得不妥。此时尚未西迁的院系及西迁的院系皆有彭康校长负责,很快教育部让交通大学部分院系及部分院系的部分师资回迁上海,从而形成了西安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两所学校。自交通大学百年校庆开始出交通大学现了一批与交通大学有过历史渊源的也在使用交通大学校徽进行宣传自己,西安交通大学开始了历史资料的查找及追寻交通大学校徽的历史,在大陆(在台湾新竹还有国民党带往台湾的所谓国立交通大学也在使用交通大学的校徽)只有西安交通大学拥有交通大学校徽法律权利,继而与上海交通大学协调校徽使用权交流谈判,一百二十年校庆后上海交通大学获得了西安交通大学就使用交通大学校徽的法律授权,交通大学的渊源难道不长吗?所以解决问题不能只说当下,还要用长远的、发展的、历史的眼光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