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籍和生活中的经济学理念

就学理而言,计划经济的理想完全背弃了司马迁早就准确描述过的市场经济原理。

责任编辑:刘小磊

亚当·斯密(资料图/图)

(本文首发于2018年8月30日《南方周末》)

就学理而言,计划经济的理想完全背弃了司马迁早就准确描述过的市场经济原理。

最近几年,我们几位朋友每年都安排一次三五天的神仙之旅。每次以旅行为主,也必定预备二三题目,供大家切磋。这次,主持人给我派了差,我就准备谈谈中国古代的市场经济观念,以期抛砖引玉,博采众长。

现代经济学是市场经济的学问。现代经济学的主要理念有三:一是价格由市场决定而不是由商品包含的所谓“劳动时间量”来决定,具体来说是供不应求商品的价格上升、供大于求商品的价格下降;二是经济活动不需要凌驾于市场之上的指挥,这也可以概称为市场经济原理;三是除了劳动以外,交易也是财富创造的重要源泉。

反市场力量的“底气”之一,是说现代经济学的主要理念,都是从“西方”“影响”过来的,然后按照他们东西方二元对立的思想路线和本本主义的思维逻辑,就判决现代经济学不是科学的理论。

回归司马迁,崇尚市场经济

在补习经济学思想史论著的时候,我发现一个事实,那就是中华文化本来一直崇尚市场经济,与市场经济对着干的思想之所以成为势力,反而是大半个世纪以来苏俄模式的政治变迁的结果。

关于市场经济的运行模式,即上面说的市场经济原理,一般认为两百多年前苏格兰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在《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吴悠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参与评论


精选评论 (5)


佚名
回复

佚名

2018-09-08

想说两点,一,交易只是使财富在不同主体之间流转,并没有使财富总量增加;二,司马迁那时候的市场经济,还没有纸币出现,不会有通货膨胀,不能与现在相比

136****8655
回复

136****8655

2018-09-07

写的好!还是要国学,那是我们祖先的智慧

长话短说
回复

长话短说

2018-09-06

额,我有点懵了,不懂经济的人默默地回去看书了!

L             L
回复

L L

2018-09-05

弃读了,作者的很多观点既武断,又不够全面客观,还说教授经济学呢。经济学是门科学,既然是科学,就要去要准时,全面,客观,不能用个人的已有的局限观点去框架与定义。左右过分崇尚市场经济,不理智也不全面。作者觉得石油国家富裕没有石油的产生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的原因吗?希望作者能在了解经济学本身之外,多涉猎哲学领域,用科学的方法指导更好地研究经济学

L             L
回复

L L

2018-09-05

并不赞同文中这句“我们到现在还要受到市场势力欺负,真是愧对先人”这句话。中国这几年之所以未曾陷入过经济危机,多是“看得见的手”也就是政府对经济的引导干预的缘故。无论理论出自谁之口,有多权威,历经了多少年,它终究是理论,实践告诉我们,只有看不见的手与看不见的手相互作用,才能保证市场长久地正常运转。所以,不能说现在是受反市场欺负,也不应是愧对先人,过分夸大市场经济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