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与三观

批评不是问题,名著也并非神圣不可侵犯。

责任编辑:陈斌

一些读者在《包法利夫人》《安娜·卡列尼娜》等名著的网站条目下批“绿茶婊”“三观不正”,引起了文艺青年的愤怒,痛斥这些大众心智未全,几同文盲,不懂得欣赏名著的意蕴。图为《安娜·卡列尼娜》电影剧照。(东方IC/图)

(本文首发于2018年8月30日《南方周末》)

批评不是问题,名著也并非神圣不可侵犯,但必须深入理解作品的脉络,去耐心聆听,才能找到批评的标准与边界,许多肤浅浮泛的贬低也就自然消解于无形。

最近在网络上,文学和三观的问题又掀起热议,起因是一些读者在《包法利夫人》《安娜·卡列尼娜》等名著的网站条目下批“绿茶婊”“三观不正”,引起了文艺青年的愤怒,痛斥这些大众心智未全,几同文盲,不懂得欣赏名著的意蕴。《包法利夫人》那是赞颂偷情吗?背后深邃凄怆的生命体验岂是庸人能够明白?

大众读者吃亏在知识不够,否则也不是不能祭出一堆光辉灿烂的名字来反击:名著就不能批评?当年柏拉图就批荷马史诗中众神和英雄偷情斗殴、举止不雅,理应逐出城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刘小珊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