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师范生十年:惠及中西部,难惠及农村
十年来,免费师范生毕业履约7万人,其中90%到中西部省份中小学任教。优质的师资资源,向中西部地区大幅倾斜。
责任编辑:苏永通 助理编辑 温翠玲
(本文首发于2018年8月30日《南方周末》)
十年来,免费师范生毕业履约7万人,其中90%到中西部省份中小学任教。优质的师资资源,向中西部地区大幅倾斜。
很多免费师范生回到中西部,被省会或大城市“截流”了;“大多数免费师范生都未能履行到农村支教两年的约定”。
政策在落实中侧重对培养时期的扶助,缺乏对就业时期的跟进支持。学者建议建立专项补贴,鼓励毕业生下基层、下农村。
2018年8月10日,教育部颁布《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公费教育实施办法》,将“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调整为“师范生公费教育政策”。
此前,免费师范生政策实施了整整十年。来自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南大学等6所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的毕业生,大量输往中西部地区。
据教育部统计,从2007年至2017年,国家通过实施免费师范生政策已累计招收学生10.1万人,在校就读3.1万人,毕业履约7万人,其中90%到中西部省份中小学任教。
“无论是实施义务教育制度,还是扶贫攻坚战略,免费师范生政策都取得了一定成效。”教育部相关人士向南方周末记者表示。
免费师范生政策的实施,使得优质教师资源在全国层面的分配更为均衡。但另一方面,优秀师资难以下沉到基层和农村、违约等问题也时有出现。华南师范大学教育学教授陈先哲认为,“免费师范生政策发展到了一个瓶颈期。”
新政的最大变化是,履约任教服务期由10年缩短为6年。制度的设计细节更凸显人性化色彩。但在受访专家看来,现行政策仍有调整空间,除了一纸协议的约束,还要关注激励机制和后期保障,“制度层面的设计要敢于直面现实问题”。
回城多,下乡少
“我们班里二十多个人,除了两个违约没当老师。其他当老师也都是在生源所在省份的首府(省会),最次(也得是)城市。”北京师范大学的2011级免费师范毕业生李萍告诉南方周末记者。
出生于四川农村的李萍,本科毕业后到资阳市的一所中学任教。但她早已打算好,以后还得往成都走。
每一位免费师范生,都要与生源地所在省份教育厅、所攻读的师范院校签订一份三方协议书。免费师范生可免交大学本科四年的学费和住宿费,每个月还有600元补贴(一年发10个月);但约束也白纸黑字写得明明白白:毕业后师范生必须回到生源所在地从事中小学教育10年以上。
李萍履行了约定,毕业后回到四川工作,不过,是回到了城市里。这种情况,在免费师范生制度启动之初,就已出现。
据《人民日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网络编辑:小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