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假三文鱼”第二季:自律,还是谋利?协会与企业联手定标,虹鳟成“真三文鱼”
“真假三文鱼”之战迎来第二季——行业协会携手水产企业制定团体标准,将虹鳟鱼归入三文鱼。是行业寻求自律与规范,还是既得利益者谋求行业规则加持?
责任编辑:何海宁
“真假三文鱼”之战迎来第二季——行业协会携手水产企业制定团体标准,将虹鳟鱼归入三文鱼。是行业寻求自律与规范,还是既得利益者谋求行业规则加持?
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会长崔和最新回应称:中国生产的虹鳟鱼产量在4万吨左右,如按此次团体标准来讲,达到合格生食虹鳟鱼的量不到三分之一。
“团体标准发布前我就说,只要发布肯定舆论要炒,大家做好各方面的监测。”2018年8月14日,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会长崔和向南方周末记者感慨。
此刻,他和所在的协会正处在舆论的火山口上。
4天前,在青海举办的中国国际三文鱼产业发展论坛上,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成立了三文鱼分会,并正式公布了《生食三文鱼》团体标准。
在5月份沸沸扬扬的“真假三文鱼”全民争论之后,这份新鲜出炉的团体标准,明确将虹鳟鱼归入三文鱼。
硝烟骤然再起。一些业界人士觉得不可思议反对,斥其是“指鹿为马”。而崔和则强调这是在“倒逼企业严控生产环节”。
“按照农业农村部统计数据,中国生产的虹鳟鱼产量在4万吨左右,按这次的标准,达到合格生食虹鳟鱼的量不到三分之一,也就是1万多吨。”崔说。
再正名,再争论
3个月前的争论肇起于一则新闻,称占国内市场1/3的三文鱼来自青海龙羊峡。随后网友质疑,称龙羊峡出产的并非根正苗红的三文鱼,而是虹鳟鱼,科普人士指出生吃淡水虹鳟有感染寄生虫病风险。中国渔业协会、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紧急发声。
3个月后团体标准可谓是虹鳟“正名之战”第二季。
“该标准是在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科技处、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的支持和指导下完成的。”崔和说。
在这份6页的团体标准中,规定了生食三文鱼的检验方法、标签、包装、运输和贮存等内容。最引人注目的是其中对“三文鱼(salmon)”的解释:鲑科鱼类的统称,包括大西洋鲑、虹鳟、银鲑、王鲑、红鲑、秋鲑、粉鲑等。
在不少专家看来,三文鱼(Salmon)和鳟鱼(Trout)分别是指不同的鱼类,三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网络编辑:周凡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