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唤醒植物人

“它更像一种场,比如植物在听音乐的时候长得很好,对于植物人可能也一样,当他在艺术的场里,他的所有细胞都会打开,从而获得一种能量。”

责任编辑:邢人俨

最新的共性化艺术唤醒方案——声音剧《记忆之尘》,用于唤起植物人对日常生命记忆的主动想象。(吴超供图/图)

(本文首发于2018年8月9日《南方周末》)

“它更像一种场,比如植物在听音乐的时候长得很好,对于植物人可能也一样,当他在艺术的场里,他的所有细胞都会打开,从而获得一种能量。”

“追求‘醒’其实是中国植物人家属的心理预期,或者说道德标准——家里有病人,我得弄好,否则显得我没本事。事实上,那些治疗都是很痛苦的,对病人来说强度是很大的。”

因为一场车祸,不到20岁的广州少女佳美成了植物人。

在这之前,佳美的人生充满了可能性,工作赚了一些钱就辞职去玩,没钱了就再找工作。

在这之后,她的人生就在能不能醒来之间徘徊——如果无法苏醒,那么她将不能动、不能说话、对外界刺激没有反应。陆军总医院附属八一脑科医院神经外科主治医师杨艺估算,每几十个植物人里只能出现一个彻底康复的案例。

植物人虽不能动,但他们周围的世界却忙得像打仗。正常人睡觉时,平均20分钟会翻一次身,醒着更是时刻在动;植物人总是静卧病床,为了防止肌肉萎缩、褥疮和坠积性肺炎,看护人至少每隔两个小时帮他们翻身叩背一次,一天要翻十多次。为了防止植物人返流和误吸,最好少吃多餐,每隔两到三小时要喂一次饭,一天喂五六次。在翻身和喂饭之间,还穿插着输液抽血、神经刺激治疗、排痰排便,以及早晚各一次的擦洗。

为了让女儿醒过来,佳美的父母尝试过不少“偏方”——许愿、放生、去寺庙里做义工,还托人从西藏带回来一些药剂泡水给佳美抹身,但都不见效。

一个多月后,医生问他们,要不要尝试一个艺术唤醒植物人的实验。“我第一时间说行。”佳美的妈妈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尽管她此前“从来没听说过”。

这是中国第一例艺术唤醒植物人实验。从业二十多年的台湾艺术治疗师吕素贞感叹,“我此前从没听过艺术治疗运用在植物人身上,虽然它已运用在高龄产妇、创伤者、退役士兵等群体身上。”

发起“艺术唤醒”的是中国艺术家吴超,她此前不了解艺术治疗,创意的源泉来自她丈夫夏维伦的一场重病。巴黎商科毕业的夏维伦原本在一家大型汽车企业工作,31岁时突发面部癫痫,检查出脑部肿瘤,手术后偏瘫。康复过程并不愉快,“治疗师每天都让他读一些很无趣的重复性文字,唱一些很落伍的歌。”吴超回忆,“夏维伦说,我说话不好使了,脑子又没坏,干嘛拿这么弱智的东西给我读。”于是,吴超带着丈夫一起做艺术创作,夏维伦的身体渐渐恢复,并发症也越来越少。

吴超和夏维伦想到同病房的植物人,觉得艺术也能帮到他们。中国大约有一百万植物人,每年新增七到十万。数字是根据很早以前欧美的植物人发病率估算的,没有准确数字是因为国内没有专门机构统计。“国家制定各种医疗政策和医保政策的时候,都是基于对病情的基本了解做出来的,现在连最基本的流行病学资料都没有收集到,这些年都没有做过,”附属八一脑科医院二区主任何江弘对南方周末记者说,“你都不知道中国有多少植物人,不知道他们一年花多少钱,最后都能活多少年,都是为什么死的。”

实验首先在夏维伦住过的医院展开。“如果第一个失败,(植物人)完全没有反应,医生可能会觉得这个猜想是错的。”吴超当时心里没底。

艺术唤醒持续了两个月后,2015年1月1日,吴超收到佳美妈妈的信息:“医生说,佳美醒了。”

吴超和夏维伦深受鼓舞,又开启了两个艺术唤醒实验,两位植物人也醒了过来。消息传开后,许多植物人家属仿佛发现了灵丹妙药,求助信息一时间包围了吴超和夏维伦。

“我最反对‘包治百病’的观点,不能以局部取代所有工作。”接受南方周末记者采访时,吴超反复提到,艺术手段对于唤醒三位植物人起了多大作用,目前还不能判断,但这是个有价值的方向。

艺术唤醒项目做了近四年,吴超夏维伦的团队日益壮大,医生、心理师、禅师、音乐治疗师、家庭治疗师纷纷加入,广州军区总医院、陆军总医院、燕郊人民医院先后参与合作。

“我们后来发现这不是唤醒植物人,是唤醒意识。”2018年7月,吴超写下《生命宣言》,认为艺术治疗的对象不仅仅是上百万植物人,而是所有病人:

“疾病,是人类永恒的难题,它需要所有文明一起工作,才能获得解题思路。我们可以分割学科,却无法分割人的身体与情感,无法分割伤口与痛苦、死亡与恐惧,无法分割离别与悲伤。这个时代,当人面对最后的问题,疾病与死亡,却只有医学在孤身作战,‘人’已经被学科分割了……”

有环幕的艺术唤醒室,主要用于意识障碍病人的促醒和康复。(吴超供图/图)

艺术对人的影响能检测吗?

何江弘是全国著名的昏迷促醒专家,从业几十年来,他听到大众对于植物人的主要误解有两个:植物人没治;谁说有治疗方法,那是瞎忽悠。

“汽车不能走了,如果是机器有问题,我们负责把机器部分修好。”在艺术唤醒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邵小乔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参与评论


精选评论 (11)


美美马里奥mario
回复

美美马里奥mario

2018-09-05

谢谢记者们支持你们!我是黄佳美本人

美美马里奥mario
回复

美美马里奥mario

2018-09-05

希望更多植物人醒来吧!

QQ用户
回复

QQ用户

2018-08-16

这篇文章真的很美

QQ用户
回复

QQ用户

2018-08-15

关于“植物人”,从语法上说,它是一个词,不是一个短语,不存在“动物人”或“微生物人”的说法;从修辞与造词上看,它是明喻造词,本体和喻体同时存在于这个词中,本体是“人”,喻体是“植物”,可以扩展为“像植物一样的人”,这显然否认了植物人的社会性质了,它具有自然性。 这必然涉及关于死亡的界定,“心脏不跳了”即死亡?还是“脑袋不运行了”即死亡?中国古人认为是前者,中医讲究“望、闻、问、切”,“脑袋运不运行”是“望”不出来,也“闻”不出来,“问”不出来,“切”不出来的。于是,汉字中“思想”两个字都是加了“心”字底的。 关于这里的“艺术唤醒植物人”,是不是类似于胎教呢?有语言学家和人类学家认为,汉字本身是最美的艺术,它可以治愈很多心理疾病,它录入人工智能具有莫大的优势,它会取代其他语言成为世界语。他说汉字是艺术,这是广义的艺术,我们把艺术分为两大类:“看的”艺术和“听的”艺术,汉字属于其中哪一类呢?不难发现,繁体汉字作为表意文字,属于两者,它既“视而可识”,又可以以文章诗歌形式朗诵出来听。所以有人认为,繁体汉字有利于人的智力发展。 综上,胎教和唤醒植物人,不妨让他们识识汉字,听听汉字诗歌?!

彭杰
回复

彭杰

2018-08-13

大家也不要看过文章后太过乐观,我是音乐治疗师,也是植物人家属,文中提的北京军区总医院的何江宏主任就是我妈植物人期间的主治医生。能醒来的植物人需要太多条件了,目前还只能用奇迹来表述。

QQ用户
回复

QQ用户

2018-08-13

艺术唤醒一定是触及到了人类精神深层的东西。

lwtz
回复

lwtz

2018-08-12

倒是希望活着的人多听多欣赏音乐,有那么漫长的生命期如果对音乐没有情感,那在人生享受上是多么大的缺失,对我们的身体器官又是多么大的浪费,对音乐生而无感,何必死后追寻。不过希望通过音乐唤醒深度昏迷的人是另一回事,实验无极限

留邮箱
回复

留邮箱

2018-08-12

记者跟广州军区总医院的谢秋幼医生求证过,醒来之前做的是艺术唤醒,醒来之后做的是艺术治疗。

晓晓
回复

晓晓

2018-08-12

这个病人是在广州军区总医院治疗醒来的,醒了以后才做艺术治疗的

177****8239
回复

177****8239

2018-08-12

太有创意

夏维伦
回复

夏维伦

2018-08-12

疾病是人类最后的战场,不应让医生独自奋战,让人文治疗进入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