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狂的幼升小培训:3岁接受面试,学前掌握3000汉字

在上海,暑假伊始,幼升小、小升初培训又热起。在有关培训点门口,家长带着孩子来来往往、络绎不绝。(东方IC/图)

语文、数学、英语、面试技巧、仪容口才……本应恣意奔跑嬉戏的年龄,许多孩子却被家长塞进教室接受“幼小衔接”培训。

疯狂的培训

在上海一家专为应试民办小学招生而开设的“幼升小精英培训班”,孩子们拿着平板电脑做题,并模拟升学面试一般回答老师的问题。在这个培训班里,最小的孩子仅有2岁半。

当记者以家长身份咨询中班孩子的幼升小课程时,一位姓杨的老师反问孩子此前有没有上过拼音、英语培训班。记者回答说“没有”后,这位老师反复强调,必须抓紧了,时间不多了,“因为已经荒废了两年”。

杨姓老师给记者介绍了一个让孩子“迎头赶上”的方案:暑期里孩子每天来机构学习,开学后每周来两次,收费3万元。按照这家机构“幼升小”孩子的知识标配,幼儿园毕业前孩子要掌握3000个汉字、100以内加减法和简单的英语会话,此外还要基本掌握汉语拼音。

在上海,幼升小、小升初,一直是家长择校的重点环节,其中以竞相追逐知名民办中小学为主流,某些“第一梯队”民办学校招生甚至百里挑一。

部分民办小学采取面谈方式招生。“不能告诉老师自己爱看动画片、玩游戏,不能说自己的外号是‘小霸王’‘小淘气’,也不能说平时父母没时间陪,都是姥姥姥爷陪着……”某“幼小衔接”培训机构的老师反复提醒孩子们,按照事先背好的标准答案回答老师提问,万一老师问了其他问题,也一定要说“好的一面”。

安徽合肥一家培训机构自称“已成功开办幼小衔接教育五年以上”,该机构的一名工作人员说:“我们会重点教宝贝怎么表现自己,以便更好地获得老师的关注和喜欢。”

焦虑的家长

根据教育部统计数据,包括北京、天津、上海、沈阳等在内的19个热点大城市幼升小就近入学率已达到99%。既然绝大多数小学都已实现就近入学,为何“幼小衔接”培训仍然大受追捧?

记者采访发现,部分民办小学可以通过面谈等方式选择招生,这成为培训机构紧盯的市场。它们倡导超纲早学,培训具有极强的应试针对性,家长也在机构营造出的“鸡血”环境下越发焦虑。

广州李女士的孩子暑假后即将升入大班。为了明年的幼升小,李女士已经搜集了厚厚的攻略:某某小学面试时家长和孩子分开,会考孩子算数题、画画、跳绳、叠被子等;某某小学面试时有三个老师,第一个老师问姓名、来自哪里,然后计算题、英文从1数到10,第二个老师考看图说话,第三个老师问父母电话号码、工作内容……

“每个民办小学的要求都不同,培训班可以有针对性地辅导孩子。”李女士说。

即使是打算就近进入公立小学,家长们也普遍担心如果孩子“零基础”入学,会跟不上进度,遭到老师“嫌弃”,挫伤孩子的自信心。

“小学一年级时,通常大部分学生都提前学了拼音、计算,老师就会随着‘大部队’的进度走,一个星期就教完拼音,没学过的孩子就跟不上了。”正在某培训班等着接孩子的曹女士认为,即使小学可以就近入学,但孩子将来总要面临中考、高考等选拔性考试。

“中考就是一道坎。倒在坎下的,可能就是不一样的人生。”北京一名6岁孩子的家长孙东说。

正本清源的责任

不久前,教育部印发《关于开展幼儿园“小学化”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明确,对于幼儿园提前教授汉语拼音、识字、计算、英语等小学课程内容的,要坚决予以禁止;小学在招生入学中面向幼儿园组织测试等行为的,将视具体情节追究校长和有关教师的责任。

通知还强调,社会培训机构也不得以学前班、幼小衔接等名义提前教授小学内容,各地要结合校外培训机构治理予以规范。

安徽大学社会与政治学院教授范和生认为,仅靠禁令仍然不够。整治“幼小衔接”乱象,要看禁令是否得到了真正落实。主管部门要走出办公室,到那些违规的小学校、幼儿园去,到火爆的培训市场去,看一看禁令发出后的成效。工商等相关部门也要切实负起责任,相互配合,形成监管合力。

从根本上说,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全社会共同发力,一方面,要加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力度,让家长们从容地为孩子选择教育路径;另一方面,就业、社会保障等相关制度改革也应跟上,解除人们的后顾之忧。

“上小学是童年生活的自然延伸。”上海市学前教育研究所常务副所长郭宗莉说,“如果一定要在入学前教孩子一些什么,那么自理能力、行为习惯、社交能力、语言表达等才是关键,而这些能力的养成是一个自然发育的过程,尤其需要在真实的日常生活场景中锻炼,靠突击、强化可能会有利于一时,但无益于长远。”

因此,郭宗莉认为,在“幼小衔接”过程中,家长要教给孩子的不是“抢学”,而是要承担起孩子入学后一系列适应性行为养成的教育责任。

(来源:新华社)

网络编辑:周凡妮

参与评论


精选评论 (27)


柠檬
回复

柠檬

2019-03-08

我很想打趣一句,这样培养出的孩子,长大以后还怎么跟他玩耍

Q
回复

Q

2018-10-05

说到我们心坎里了。中国教育已经舍本逐末。印度也是一样。让我们想起印度片起跑线

百步穿月

2018-08-10

疯狂的教育折射出家长的无助与焦虑,教育的逐利性和功利性,已经走入一个可怕而且孩子没有未来的怪圈。这种教育带给孩子的不是真善美,而且急功近利。

zhizhi
回复

zhizhi

2018-08-19

学前识字非常非常重要

阮阮
回复

阮阮

2018-08-13

虽愿意天天这么鸡血,都是被逼出来的,要是教育资料平均,民办公立都好,谁要这么折腾啊……

台灯
回复

台灯

2018-08-12

直接原因是高等教育资源稀缺,去好的学校要跟全国百万人竞争。而更根本的原因是对未来的不确定和恐惧。

烟火!
回复

烟火!

2018-08-11

从小教育说谎了?教育的意义何在呢?

海中的孤岛
回复

海中的孤岛

2018-08-10

加大优质教育的供给?这话说了几十年了!加大了吗?

RNA
回复

RNA

2018-08-10

哪有这么玩的!

椰林老浪
回复

椰林老浪

2018-08-10

一次摔伤丧失了7岁前的记忆, 这是一生最晶莹剔透的美好, 亲情爱情最初无暇的形态, 即使经历的再多都会因回忆起而感叹, 那条清澈大河穿过鹅卵石河道哗哗啦啦, 扑腾一跃入河 咕咚潜下水底 捞起一块石子蹬上水面大口呼吸打个“水上漂” 欢喜带着簸箕来一身泥泞后又担忧什么? 今天收获红钳螃蟹张牙舞爪,灵态彩尾小鱼, 盛夏蝉鸣里芳香的果林, 鼓鼓囊囊的小口袋,装着弹珠和刚摘的果子、 记得几年前泰戈尔的新月集是那么流连忘返∽ 童年形态因好奇而无常因纯净而无暇,父母对于孩子的每个动作都包含了爱,也体现出对这个世界的理解、

百步穿月
回复

百步穿月

2018-08-10

疯狂的教育折射出家长的无助与焦虑,教育的逐利性和功利性,已经走入一个可怕而且孩子没有未来的怪圈。这种教育带给孩子的不是真善美,而且急功近利。

luanma
回复

luanma

2018-08-09

童年的缺失!被强行灌输怎么回答才是“标准答案”的孩子,谁又该对他们以后的路负责。技能 不等于 能力,应该培养的是孩子探索世界的好奇心与能力,而绝大多数打着“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旗号的机构与家长往往舍本逐末,反正他们看重的是在同龄孩子中,我们学会了3000多汉语,

殷夫斯基
回复

殷夫斯基

2018-08-09

荒废两年你大爷

侯凯华
回复

侯凯华

2018-08-09

这是机器人生产线的套路 泯灭童心 使孩子失去学习兴趣 傻子才这么干

fangqian7788
回复

fangqian7788

2018-08-09

怎么还是这样,愈演愈烈

QQ用户
回复

QQ用户

2018-08-09

这也太早了吧,,,,一步步循序渐进不好吗?

唱情歌的哑巴
回复

唱情歌的哑巴

2018-08-09

生什么小孩?直接造个机器人得了!

雨中漫步
回复

雨中漫步

2018-08-09

因为家长工作太忙了,归根结底还是……

挠痒痒
回复

挠痒痒

2018-08-09

让我想到了二战时德国另一位将领说过的话:德国的失败早在学校的课堂上奠定了。

土豆

2018-08-09

让我想到了二战时的德国一位将领说的话:德国的胜利早在学校的课堂上奠定了。不能一味否认这种全民培训潮,未来的国民竞争力就靠它的化学反应了

法律咨询
回复

法律咨询

2018-08-09

失去童年的孩子 好可怜!

End.静彻
回复

End.静彻

2018-08-09

教育问题别都推给家长,人家家长说的没错,现在教育出现了普遍性的问题,我们响应号召让孩子有个美好童年,但从去小学开始就被老师区别对待,然而老师也一门心思的想着做补习班!为人师表的人一心想赚钱,本职工作嫌累图省心,自然偏向学习好的,而学习好的都是那些没有响应号召的,他们不光学习了知识,也纠正了家庭很多在家不好的习惯,试问小学开始有多少老师还愿意花大精力在习惯养成方面,当然家庭教育父母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习惯养成,做人做事谢谢都是父母的责任,但很不客气的说一句,没多少父母有这能力,因为现在的家庭完全没有家风,真正的孝德礼都缺失的家庭如何教育小孩为人处世,体能孩子的修养!总得来说太西方化了,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自己都深陷其中!自己都没成人,如何教人,自然而然要去找个好点的老师提高孩子的起跑线,拔苗助长好过随波逐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