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背后的是枝裕和
在横滨的影院,看完《小偷家族》,伴着细野晴臣的音乐,看到全体演职员字幕最后静静浮出的那一行小字“原案·脚本·监督·是枝裕和”,我感到自己再度完全陷入是枝的世界……
责任编辑:刘小磊
在横滨的影院,看完《小偷家族》,伴着细野晴臣的音乐,看到全体演职员字幕最后静静浮出的那一行小字“原案·脚本·监督·是枝裕和”,我感到自己再度完全陷入是枝的世界……
这几天读到不少国内朋友写的观感,说到是枝裕和与今日中国大导演们之不同,说到日本电影人坚守的自然、朴素、宁静、克制。于是我也想写一点,但忍住不说电影的观感。
我想说是枝裕和的人生,说我看过后那几天一直在想的一个问题:是枝裕和是怎样成为是枝裕和的?
在我看来,他人生中有几个点,是“是枝世界”的DNA。
“团地”:日本版的工人新村
一是“团地”。
他小时的家,用他自己的话说是个“有些倾斜的老式木屋”,那种房子,他在《步履不停》里拍过,和这次《小偷家族》里的家也很像。
他熟悉那个家,记得那个屋檐下的父亲和母亲,他说:“爸爸沉迷在赌博中,妈妈打钟点工贴补家用。一旦台风要来,平时全无存在感的父亲,就忽然很能干地用绳子扎住屋顶,在窗上钉上木板。”后来,他把这写进了《比海更深》。他在那里住到9岁。
他的第二个家在东京郊外清濑市的旭之丘团地,日本叫“公团住宅”,就像我小时上海大量建造的工人新村一样,在我看来,那就是日本版的工人新村,是战后地方人口涌入都市后大量建造的公营廉租房,大都是五层左右的筒子楼,没有电梯,每户都三小间,其中两间只有六张榻榻米大,各10平米左右,一间全家子女读书写字做功课,到晚上铺一排地铺睡觉,另一间父母起居睡觉,最后一间,就是一进门的那一小块空间,既是进门脱鞋说“我回来啦”的玄关,也是母亲做饭全家吃饭喝茶看电视的地方。《小偷家族》里那个小女孩最初被看见时住的就是团地,最后被送回去后住的也是那样的房间。
是枝裕和在这样的团地住到28岁,和父母与两个姐姐一起,他是老小,从小学三年级直到读大学四年和毕业后工作的五年里,都一直住在那里。
我想,他爱写下层,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网络编辑:邵小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