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往往看不见树,但能够清晰地看到森林 美国考古学家罗伯特·L.凯利谈人类的“第五次开始”
我总是对狩猎采集者感兴趣,因为他们生活得简单。
责任编辑:邢人俨
(本文首发于2018年8月2日《南方周末》)
我总是对狩猎采集者感兴趣,因为他们生活得简单。他们不需要很多财产,住在户外,非常了解植物和动物,似乎还尊重它们。没有统治者,也没有严重的社会分化,每个人似乎都有他们需要的东西。
今天的万物之道并不可能永久恒常
1995年,在马达加斯加,考古学家罗伯特·L.凯利第一次观看成龙的电影。剧场坐落于小城图里亚拉,只是间简陋的棚屋,泥土地板,座位是木头树桩,播放电影的录像机和旧电视由轰鸣的发电机驱动。电影中文发音,法语字幕,观众们只说马达加斯加语,看上去很喜欢这种体验。凯利怀疑,他们根本没有理解情节。
凯利61岁了,已经接触考古四十多年。他很小就喜欢在户外活动,去耕地里找到“遗物”(注:考古学术语,指古人遗留下来的各种物品),“挖掘”磨坊的垃圾堆和老房子。他对美洲原住民的生活,以及通过狩猎采集来简简单单生活的想法着迷,这种着迷延续到现在。
16岁时,凯利在内华达州的“大盆地”参加了一次专业考古发掘,高中时便确信考古学是他的志业。他仍怀念那个夏天,他得到如何挖掘的指导,但仍然生怕犯错误,遗漏什么遗物或挖掘方式不正确。如今教授学生如何挖掘时,他还会想起那种感觉。“不要带着恐惧生活!我叮嘱学生。”
凯利先后在几所大学任教,并在2001年至2003年间担任美国考古学会的主席,出版于1995年的《觅食幅度》一书被视为里程碑之作。那个浪漫的电影之夜集合了他职业生涯的众多元素:考古、狩猎采集者、全球化、异文化。在研究美国各地,智利印加遗址,以及马达加斯加狩猎采集者米其亚人的过程中,他几乎走遍了全世界。
在两次中国之旅中,凯利访问了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和两所高校,以及兵马俑、周口店等考古遗址。“我发现,访问之后更容易理解一个国家的史前时期和它的历史。”他告诉南方周末记者,中国同行对青铜器时代及其之后的考古发现,给他非常大的教益,“当时早期的有国家的社会形成了,由于我将大部分研究投入狩猎采集者,这是我理解阶层社会发展的重要经验”。
在漫长的600万年中,人类逐步遍及全球。凯利由此生发了人类正处于“第五次开始”的观念,并将其扩展为精练的同名著作,表达出对人类未来的积极观点。《第五次开始》的中文版,近期由中信出版社出版。他时常提醒,我们正处在“历史长河的鸟瞰位”;又请读者想象,数万年后的考古学家将如何看待今天的世界。
“今天的万物之道并不可能永久恒常。”凯利在书中写道。毕竟,对于考古学家,一个世纪“甚至连眨眼都算不上”。超长时段的考古学眼光,给他带来了不同寻常的乐观,也帮他克服了天性中的悲观。
回顾历史越久远,展望未来会越深远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网络编辑:吴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