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古迹”:只有地点是古的

人们千里迢迢前来凭吊的是那一片古老的残迹,而不是那一片新建的 “古迹”。凡是具有时间的深度的东西,都应该以无比虔诚的心情保留下来

责任编辑:蔡军剑

人们千里迢迢前来凭吊的是那一片古老的残迹,而不是那一片新建的 “古迹”。凡是具有时间的深度的东西,都应该以无比虔诚的心情保留下来

去年10月,我与同事王明珂先生仆仆风尘,前往四川南溪县的李庄,主要是因为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在抗战期间一度迁往李庄,我们要到那里拍摄一些纪录片,同时也希望当地能保持史语所原址张家大院的旧模样,保护它但不要过度改建它。

我们在《发现李庄》的作者陈岱峻先生等人陪同下前往,看到了在史语所前辈口中相传很久的李庄坂栗坳、张家大院,到了李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参与评论


精选评论 (6)


回复

2011-11-12

热点新闻

回复

2009-02-03

支持!

回复

2008-07-01

现实状况确实是这样!

回复

2008-06-29

我不是这方面的专家。不过,这几年来凡是有机会,我就劝人“最古老的是可贵的”;如是为了创造观光资源,那么愈古老的愈能卖钱;宁可留住一片古老的,不要一栋新建的。人们千里迢迢前来凭吊的是那一片古老的残迹而不是那一片新建的“古迹”。访客想看的是与自己平常所见不一样的东西;如果他想看的是自己熟悉的东西,又何必千里迢迢前来此地呢?所以凡是具有时间的深度的东西,都应该以无比虔诚的心情保留下来

回复

2008-06-27

市场经济。

回复

2008-06-27

真是少见多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