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桥下六层楼 拆迁户的蜗居人生

有人气呼呼地掏出电话要报警,要控诉“狗日的货车”。若不是看到远处小区的居民也都跑到了楼下,他们一定会坚持:“房子天天被货车震,这回终于要被摇垮了!”

责任编辑:曹筠武

拆迁户被安置进桥下本该拆迁的楼房,这些为城市的飞速发展作出牺牲和贡献的人们,最好的归宿是否就在大桥下面?

地震的时候,申华成正在睡午觉。被剧烈晃动的床摇醒后,这个重庆市南岸区一天门12号楼的住户呸了一声:“狗日的货车,一下子来那么多辆。”

他指的是头顶上的高速路桥,他所居住的6层楼房,坐落在渝黔高速公路桥底。他家的窗子,就正对着一排粗大的桥墩,而楼顶距离桥面,也就几米的空间。每当重型货车从这条繁忙的高速路上,或者说,从这栋楼顶飞驰而过,楼里的住户们就像在经历一场地震。

而这一次,真的地震了。

晃动愈发剧烈,翻了个身准备继续睡觉的申华成才意识到这次“震动”非比寻常。他从床上跳起来,一口气猛冲到楼下空地。所有的邻居都已经聚集在了楼下。在这栋流传于网络的“最牛楼房”里,住着24户人家。这些居民都是南岸区滨江路一带的拆迁户,他们在2002年后陆续迁入这栋大桥底下的“拆迁安置房”,在这个蓬勃向上的城市日新月异的同时,开始了他们贯穿着汽车的呼啸和楼板的震颤的大桥下的生活。

有住户气呼呼地掏出电话要报警,他要控诉“狗日的货车”。如果不是看到远处小区的居民也都跑到了楼下,申华成和他的邻居们一定会坚持他们的看法:“房子天天被货车震,这回终于要被摇垮了!”

拆迁户搬进了拆迁房,拆迁房变成了安置房

申华成第一次看到这栋房子,是在6年前。那时这个船务局退休工人位于南岸区滨江路的家被征地拆迁,据说要“拆掉修建喜来登大酒店”。拆迁赔偿标准是一平方米800元,当年重庆市住房交易均价为每平方米1144元。而申华成每月退休工资是一千多元。

彼时南岸区滨江路一带正处于征地拆迁高峰时期。在上新街房管所,申华成碰到了很多“被介绍来看新房”的拆迁户。这些人后来大多成为了申华成的邻居,他们共同的特点在于:下岗,打零工,或领低保为生。

看房的人中,包括72岁的何奶奶,她和老伴住了几十年的20平方米小屋被一家房地产公司征收。看房前,何奶奶跑到旧城办领房门钥匙,工作人员有些诧异:“直接上去就是了,不用钥匙。”

到了一天门12号,老两口发现真的用不着钥匙&mdas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老黄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参与评论


精选评论 (12)


回复

2008-06-29

旧房拆了 新房建了 新房迎来了新主人 旧房的主人 却还是住在旧房 还是比以前的旧房更差的旧房 也许现在申华成们会想: 早知道 当时就不支持拆迁 说不定 还能混个最牛钉子户

回复

2008-06-29

我想,薄书记一定会解决好这个问题的。

回复

2008-06-29

政府以低价收购居民的房子,美名其曰为了推进旧危房改造,事实呢,他们又回到了危房,他们就这样一次次地换地方,他们也不知道下个居住地是哪里,估计只有政府知道吧。

回复

2008-06-29

政府不负责任!!!!!! 还有人权吗?????

回复

2008-06-29

f

回复

2008-06-29

我也来说两句!

回复

2008-06-28

"面对“最牛楼房”流传于网络之后的质疑和批评,南岸区建设委员会副主任蒋怡也觉得有些委屈,“政府也是在做好事”。今年重庆市启动了旧城改造工程,仅南岸区就计划拆除60万平方米危房,上万拆迁户正等着政府安置,“安置工作很重很重,还有好多比这更旧更危险的房子。” 还有好多比这更旧更危险的房子!!??

回复

2008-06-26

《最牛安置房:你震撼了我,还呼啸而过》 看了潘同学的报道,我放弃午休,写了篇时评,刚投出去,不知道明天哪家能用。 萧锐

回复

2008-06-26

对弱势群体的残酷压榨已成为制度设计的必然结果

回复

2008-06-26

相关部门的领导是不是看看,深思熟虑一下下。在没有完善的安置房方案或者还没有办法解决上万拆迁户的住房问题前,能不能单纯不为了自己的政绩工程,盲目的或者说是“赶时髦”的进行城市的大规模拆迁改造(美其名曰:改善居民生活质量,加快城市的现代化建设),城市的最终还是要放在居民升上-----以人为本(这可是中央的精神)。什么叫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中国人几千年来就是需要自己的房子,自己的家。只有这样,他们才更有生活的斗志,生活的后盾,才能更高更快的促进中国的发展。

回复

2008-06-26

相关部门的领导是不是看看,深思熟虑一下下。在没有完善的安置房方案或者还没有办法解决上万拆迁户的住房问题前,能不能单纯不为了自己的政绩工程,盲目的或者说是“赶时髦”的进行城市的大规模拆迁改造(美其名曰:改善居民生活质量,加快城市的现代化建设),城市的最终还是要放在居民升上-----以人为本(这可是中央的精神)。什么叫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中国人几千年来就是需要自己的房子,自己的家。只有这样,他们才更有生活的斗志,生活的后盾,才能更高更快的促进中国的发展。

回复

2008-06-26

相关部门的领导是不是看看,深思熟虑一下下。在没有完善的安置房方案或者还没有办法解决上万拆迁户的住房问题前,能不能单纯不为了自己的政绩工程,盲目的或者说是“赶时髦”的进行城市的大规模拆迁改造(美其名曰:改善居民生活质量,加快城市的现代化建设),城市的最终还是要放在居民升上-----以人为本(这可是中央的精神)。什么叫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中国人几千年来就是需要自己的房子,自己的家。只有这样,他们才更有生活的斗志,生活的后盾,才能更高更快的促进中国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