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为什么在西方受欢迎?

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

责任编辑:朱又可

(罗青/图)

(本文首发于2018年7月19日《南方周末》)

为什么要骑青牛出关?

司马迁《史记》卷六十三:《老子韩非列传》云:“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其所终。”

这段话是有关老子生平的最早记载,文字简约,语焉不详,留下的问题比答案多。至于老子如何“居周久之”,又为何“见周之衰”,就一定要离周而“去”,而且是出“函谷关”朝西方而“去”,司马迁并未详论。

汉刘向在《列仙传》中说老子:“后周德衰,乃乘青牛车去。入大秦,过西关。关令尹喜待而迎之,知真人也。乃强使著书,作《道德经》上下二卷。”说老子是“乘青牛车去”,所谓“青牛”,“青”者色“玄黑”,应该是指“水牛”。而唐代司马贞《史记索隐》也引了《列仙传》这段话,但却说:“老子西游,关令尹喜望见有紫气浮关,而老子果乘青牛而过也。”并没提到老子乘车。

后人据此,传说老子“骑青牛出关”,有的还加油添醋,说老子是“倒骑青牛”出关。然而为什么不是骑黄牛或骑马出关?老子出关时,年岁已高,长途行旅,为何不乘坐牛车或效率较高的“马车”出关?种种说法,既无确切的依据,更无合理的解释。

关于老子出关“骑青牛”之说,在实际考据方面,历代典籍中并无所见,只有一个小小的旁证,说明可能真有其事。这就是晚明诸葛羲所写的小品文《青牛老树记》(见刘大杰编《明人小品集》,上海北新书局,1934年9月,页190。龚鹏程策划主编兼导读的周作人编《明人小品集》,台北金枫出版社,1987年1月,系伪书,张冠李戴,不确),诸葛羲乃诸葛亮第三十六世孙,崇祯元年(1628)进士,家学渊源,学术有一定的根底,其“证词”,理应具有参考价值。

诸葛羲的文章开头便说:“老子入函谷关,为令尹喜强著书,道德数千言,传至今,独青牛所系树,世罕传。余初过华阴,入西岳庙。雨甚,踉跄雨中,不知有青牛树也。”后来他考上进士那年(戊辰九月),“再过华阴。……有道人指树眂余。树在钟鼓亭左,高丈有余,轮困蟠结,与他树不类。相传为老子系青牛其下。秃顶无梢,泽若紫芝,壁立若石丈爪肤,觑之色犹苍然。自周至今,千百余载矣。况前此又不知其几千百年乎?”诸葛羲认定老子是骑青牛出的关,却没有说老子乘车。

老子与青牛,俱己往矣,渺不可考,然当初系青牛的老树,仍然屹立不摇,或可作证。“物之至者,与天地相终始,盖若斯也。”诸葛羲如此慨叹道,认为此树“不事隐藏,而能久视长生于见见闻闻之地,此所谓大奇也。且有至人,而后有至物,因为之记。”这篇文章,虽然没有解决上述问题,但至少说明老子骑青牛出关这件事,在当地流传已久,并非空穴来风。

电影《阿波卡猎逃》讲述的故事

要解决老子青牛出关的问题,还要从美国著名演员和导演梅尔·吉布森2006年出品的电影《阿波卡猎逃》谈起。该片原名Apocalypto,本是“文明的崩毁与重生”的意思。全片精彩刺激,好看叫座,近几年经常在各电影台播出,可谓家喻户晓。

该片依据近二十年来世界文化人类考古学新知,以墨西哥尤卡坦半岛的古玛雅文明为背景,讲述半岛中部几个渔猎采集社会聚落,遭邻近兴起的强大农业社会侵略,而导致族灭人亡的悲惨故事。渔猎采集族人之一:黑豹爪(Jaguar Paw),不幸被玛雅农业社会武士俘虏,押解回国为奴,在生死存亡之际,一路上他奋其智勇,惊险逃生,最后终于成功救援妻儿。

为了对照渔猎采集社会的纯朴和谐与农业阶级社会的铺张繁华,片中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邵小乔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