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平关 蜀汉桥头堡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责任编辑:杨嘉敏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在令人望而生畏的东西走向的秦岭山脉中,有一道纵贯南北的山谷,汉水的支流褒水和渭河的支流斜水奔腾其中。两千多年前,人们在这一道上负千仞绝壁、下临激流深渊的山谷之中,开凿和架设了一条连通三秦与巴蜀的、既有石板道又有木栈道的古道。它,就是褒斜道。
褒斜古道和另一条由陕入川的陈仓古道,在汉中勉县的古阳平关前与蜀地的金牛古道相连。三国时期,地处这三条古道枢纽的阳平关,不但是蜀汉丞相诸葛亮企图“兴复汉室”的桥头堡,并与其一南一北的定军山、天荡山,构成抵御曹魏的防线。
威风八面阳平关
古阳平关位于西距勉县县城约6公里的武侯镇莲水村口,虽然关楼遗址就在108国道旁,因道旁树木和房屋遮挡,加之文物标示牌设置得不显眼,久寻不见。经村民指点,我向南走下108国道,穿过树林前行数十米,阳平关青灰色的城垣才出现眼前。
要走近城垣,先要过一座在铁索上铺上木板的桥,桥下是宽与深均数米的护城河。旧址周长达5公里的阳平关,经汉中市文物部门维护,尚存300米长、高8米的一段城垣。细看,这一段恢复重建的城墙根部不到一米高处,大概是明代城墙的墙基。这已经不错了,至少证明古阳平关的确在此。在这段底宽8米、顶宽6米的城垣之上,新建有一座二层层楼和两座角楼。
伫立关楼向西遥望,是东汉汉中军阀张鲁筑有张鲁城的走马岭,如今在西通巴蜀的金牛古道基础上拓宽而成的108国道,蜿蜒其间;向南远眺,隔汉江与十二座秀峰连绵、主峰海拔833米的定军山遥遥相望,当年蜀汉五虎上将黄忠便将曹魏名将夏侯渊斩于此山下;放眼向北,是与定军山互为犄角,共同为阳平关提供依托的天荡山;极目向东,则地势平坦,直通秦岭南麓的粮仓汉中盆地。
古阳平关始建于西汉,史传为萧何所筑。它雄踞于西通巴蜀的金牛道口和北抵秦陇的陈仓道口,严密地封锁着北上关中、南下蜀地的交通要道。在三国时期,是巴蜀通往关中的最前沿,《隋书》地理志对古阳平关的军事战略地位描述得非常详尽:“西控川蜀,北通秦陇,且后依景山,前耸定军、卓笔,右踞白马、金牛,左拱云雾、百丈,汉、黑、烬诸水襟带包络于其间,极天下之至险。蜀若得之上可以倾覆寇敌,尊将王室;中可以蚕食雍、凉,开扩土地;下可以固守要害,为持久之计”。因而,古阳平关自古就被视为“蜀之咽喉”、“汉中门户”,才有了人们“汉中最险无如阳平”的感叹。
因争夺古阳平关而发生的大小战役不计其数,而令它名扬四海且有史记载的,是三国时期的蜀魏之战和南宋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网络编辑:吴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