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创新企业,在公益与商业之间

社会创新企业把理想转变为现实,实现商业与公益的互补、平衡,需要经历哪些考验和蜕变?

责任编辑:吕宗恕

戈壁徒步、城市马拉松,都是第一反应提供急救的重要场景。(受访者供图/图)

(本文首发于2018年7月12日《南方周末》)

一家普通企业从存活、发展、盈利再到上市,都尚属不易,社会创新企业要把理想转变为现实,实现商业与公益的互补、平衡,又需要经历哪些考验和蜕变?

越来越多专业的商业机构、商界知名人士,也在利用他们的影响力和专业能力,推动公益与商业边界的融合。

在月亮和六便士之间,有一群人正在试图创造一个商业和公益相融互利的世界。

一个世纪前,英国作家毛姆用月亮和六便士作隐喻,描写了在商业社会的运行逻辑下,个人理想面对经济现实难以为继的悲剧;现在,面对种种待解的社会问题,一群人正在尝试推翻商业与公益理想难以并存的成见——坚持向上向善的理念,通过商业运作和创新手段,在解决社会问题的同时,收获经济回报,实现义利并举。这类企业,现在有了一个更为人所知的名字——社会创新企业。

陆俊和侯昊分别是两家社会创新企业的首席运营官(COO)和创始人。他们所在的这两家企业,行业不同,规模不一,但在目标设定上却有相同之处:除盈利外,还要承担更多社会责任、赋能服务对象,并解决现实中存在的社会痛点。

但九死一生的商业竞争里,一家普通企业从存活、发展、盈利再到上市,都尚属不易,社会创新企业要把理想转变为现实,实现商业与公益的互补、平衡,又需要经历哪些考验和蜕变?

一位在风险投资领域深耕多年的投资人总结,创业的过程,是将项目和创始人的缺点不断放大的过程,许多项目到最后都会因为这些短板走向死亡。因此,发现高成长性的社会创新企业,帮助他们找到、并补齐其中的短板,让一颗种子有机会成长为一株大树、甚至森林,对于立志促进商业与公益融合的人来说,同样重要。

“发现并培育社会创新企业,让它们从早期就适应资本运作的通道,为创始人们搭建一个交流的平台,加强项目商业竞争实力,对整个商业环境和社会整体的进步,都十分有意义。尽管这个过程很难,但是这些企业一旦发展壮大,就可以向大家证明,除了制造让人沉迷、给人精神造成伤害的产品,商业上的成功,还有一种更美好的选择。”社会价值投资联盟秘书长白虹对南方周末这样总结道。

为更好的世界,出发

2012年,曾在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研读EMBA的陆乐遭遇了同学在比赛中因为心脏骤停、周围人缺乏急救知识、最终逝世的悲剧。平时喜爱各项户外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小夏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