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波普的深刻与深刻无关

他们中的一部分人或许并不知波普为何物,就已经把它穿在了身上。

责任编辑:吴悠

梦露头像、黄色的大香蕉、坎贝尔汤罐头……这几年,优衣库的不少夏日T恤都融入波普教父安迪·沃霍尔的作品元素,开售不久便被抢售一空。人们为这些色彩鲜艳的创意图案着迷。他们中的一部分人或许并不知波普为何物,就已经把它穿在了身上。

各色艺术被应用于时尚场并不罕见,但如波普这般接地气,普罗大众随意穿搭也毫无违和感的艺术流派,却不常见。破土于二战后的消费主义时代,波普大大地拥抱当时那个物欲横流的社会,与新新世界荣辱与共,相得益彰,直白坦荡地诉说人们心中的欲望。这或许是六十多年来,波普始终魅力不减的原因之一。

工作人员在西班牙马略卡岛的一家博物馆布置美国艺术家安迪•沃霍尔创作的玛丽莲•梦露画像。(新华社/图)

性感的开始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英美制造业逐渐回温,开始向消费社会转型,汽车、机械等工业制品,以及电影、明星、漫画等流行文化符号,成为资本主义社会开启繁荣的标志,商业文明与消费主义逐渐出现在人们的视线当中。

1952年,由一群年轻的画家、雕塑家、建筑师、作家和评论家组成的独立集团(Independent Group)定期开会讨论大众文化在美术、创作对象和科学技术等方面的话题。他们对单调刻板的现代主义风格表示不满,希望创造出新的设计风格以表现自我。虽然对美国流行文化及消费主义仍一知半解,但他们仍充满热情,认定这是创新艺术的大好时机。

围墙上的波普艺术。(资料图/图)

艺术家们认为,艺术创作不应局限于绘画、雕刻与建筑,他们开始尝试更简单大胆的创作方式,使用油漆罐或油漆管泼洒大片色块、通过剪贴进行再创作、复制改造经典作品……各种海报、广告、小纸条,甚至废物站的垃圾都成为了他们的创作材料,重新拼凑摆放后即完成了一幅作品或一场装置艺术。解构、拼贴、复制,这种创作手法完全颠覆了传统艺术的价值观,波普艺术就此诞生。

波普一词源于英文单词“popular”的缩写“pop”。这个词首次出现于波普作品中,是在艺术家爱德华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邵小乔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