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制造“蓝天” 大气监测数据造假窝案调查

环保局原局长张文清对办公室原负责人张烨说,本省别的地市空气监测数据有些失真,问问有没有类似办法,让自己的数据也好看些。

责任编辑:何海宁

(农健/图)

(本文首发于2018年6月21日《南方周末》)

环保局原局长张文清对办公室原负责人张烨说,本省别的地市空气监测数据有些失真,问问有没有类似办法,让自己的数据也好看些。

为了统一指挥干扰数据,临汾市环境监测站原聘用人员张永鹏甚至建立名为“兄弟”的微信群,许诺每人每月3000元好处费。

国控站点安装监控摄像设备后,为了不被拍到,作案者配备了口罩、帽子、头盔、手套等,更请人用计算机实施远程屏蔽技术。

这不是在拍武侠电影。

一袭夜行衣,口罩蒙面,帽子遮头,一个黑影蹑手蹑脚出现在山西省临汾市委办公楼顶,正对空气采样系统动手脚。

2018年3月下旬的一个深夜,临汾市委国控空气质量监测站(以下简称国控站点)的监控摄像头捕捉到这样一幕,这已不是该监控第一次拍到类似场景。

目前,临汾市区共分布6个国控站点,分别位于临汾市委、工商学校、唐尧大酒店、尧庙镇、技工学校、临钢医院。上述国控站点采集、处理的相关监测数据直接传输到中国环境监测总站。

有关司法部门调查表明,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临汾市6个国控站点PM2.5、PM10,二氧化硫采集设备被人为干扰上百次,导致近一年内临汾市国控监测站监测数据严重失真53次,其中,2018年3月18日-26日,共失真20次。

这一发生在蓝天保卫战主战场——汾渭平原上的造假案,被认为涉及站点多、时间长、次数多,涉案人数多,据山西省晋中市公安局调查,总计16人涉案。

更为罕见的是,这是从当地环保局局长到监测站人员,从政府职能部门到企业的造假窝案。而涉事时间,正是在2017年初临汾二氧化硫超标千倍、引发全国聚焦的公共事件之后。

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法院认为,干扰采样致使监测数据严重失真,失真数据已实时发送至监测总站并向社会公布,影响大气环境治理成效评估的公正性,损害政府公信力,且有人借此获利,16名被告均构成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

2018年5月30日,法院作出判决:临汾市环保局原局长张文清判刑两年,临汾市环境监测站原聘用人员张永鹏、临汾市环保局办公室原负责人张烨分别判刑一年,原河北先河科技环保股份有限公司运维员工崔勇勇、张安分别判刑八个月、六个月。其余11人处以拘役四至六个月,缓刑八个月至一年不等。

其中,张文清刚于2018年3月13日被任命为临汾市环保局局长,其于4月15日投案自首。“还没来得及给他祝贺,就被抓了。”临汾市一位官员说。

“低级错误引发高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小碧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