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振耀:希望能建一所综合性公益大学
公益慈善是一个专业,西方叫“非营利组织”,不叫“非政府组织”。
责任编辑:吕宗恕
(本文首发于2018年6月7日《南方周末》)
公益慈善是一个专业,西方叫“非营利组织”,不叫“非政府组织”。
中国公益慈善刚刚开始,虽然进步很大,但基础还很脆弱。
学院的捐赠人、慈善家希望创办一所大学,像协和医科大学那样百年的项目。所以希望5年内能跟个别大学合作,逐渐向能授予学位的大学来发展。
2010年初夏,曾参与推动低保制度和自然灾害救助响应体系的王振耀从民政部司长任上辞职,转身组建北京师范大学与“壹基金”支持创建的中国公益研究院。王振耀参与组建的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是中国第一所公益研究院,它以公益研究为基础,在公益研究与应用、公益教育与培训、公益交流与倡导、公益咨询与服务四个领域工作。
对于王振耀辞官做公益,南都公益基金会理事长、“希望工程”创始人徐永光恭喜他“终于下海了”,而北大法学院副教授金锦萍不同意这个说法,认为应是“上岸”了。
王振耀辞官的重要原因之一,是有感于中国公益慈善人才的缺乏,专业度不足(详见2018年5月31日南方周末《争夺“黄埔军校”中国公益慈善界的学历教育试验》)。当了多年民政部社会福利与慈善事业促进司司长的王振耀很困惑:大多数人不知道怎么做公益。争议多,极端的批评更多,却缺乏建设性意见。一来二去,他意识到中国公益界缺乏支撑体系,研究、咨询、培训都是缺的。
5年后,王振耀做出一个惊人决定,促成比尔·盖茨、瑞·达理欧、牛根生、何巧女、叶庆均等五位中美慈善家联合倡议成立深圳国际公益学院,并获得由其各自代表的五家基金会共同捐资。该学院落户深圳,王振耀任首任院长。
这一次,他聚焦于培养榜样型慈善家和高级公益慈善管理人才的教育系统;打造引领全球慈善发展和推动形成新型慈善知识体系的专业智库;同时提升公益慈善事业的创新性、专业化和公众参与。
在公益慈善的高端人才培养方面,王振耀一直是先行者之一。数年来,他也在不断迭代、挑战自我,做出新的探索。
公益行业急需领军型的人物
南方周末:你在2010年辞去民政部社会福利与慈善事业促进司司长一职,组建北京师范大学公益研究院,你为什么愿意投入公益人才培训领域,你认为公益人才存在怎样的需求?
王振耀:我认为公益人才的需求主要有两个方面,到现在,还未改观。
一方面是政府、大型企业,包括民营企业等,他们愿意投很多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网络编辑:刘小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