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法外之地”,强监管下的数字币“大逃亡”
面对各国监管对ICO的围追堵截,虚拟货币从业者们不得不寻求“法外之地”来获取生存空间。
责任编辑:顾策 助理编辑 温翠玲
(本文首发于2018年4月26日《南方周末》,原标题为《寻找“监管洼地”》)
面对各国监管对ICO的围追堵截,虚拟货币从业者们不得不寻求“法外之地”来获取生存空间。
秦盛递过来一张新名片,抬头是某私募区块链项目投资负责人。他五年前进入币圈,买过矿机挖过矿,投资了不下十种虚拟货币。
半年前,他还经营着自己的投资公司,管理着一只小规模的ICO(Initial Coin Offering,意为首次货币发行)投资基金,但在亏了不少后,“上岸了”。
2017年9月,央行等多家部委联合发布《关于防范代币发行融资风险的公告》(以下简称《公告》)后,监管叫停了所有代币发行融资活动,国内各大交易所也接连停止人民币交易服务,直接导致一度火爆的ICO项目接连破发。
泡沫破灭后,秦盛转战日本东京,一边在海外寻找好的项目,一边寻找新的合作交易所。
日本早在2016年5月正式承认虚拟货币合法地位,此后逐渐成为全球最大的虚拟货币——比特币流通的“大本营”。根据日本金融厅的统计数据,截至2018年3月,比特币的日元交易量占到全球57.71%,位列全球第一。
在上海当律师的章佳明显感觉到这一变化,他最近接待了不少想要在海外进行合法ICO、开办交易所的客户,投资首选地都是日本。“监管友好是大部分客户选择日本的首要原因。”章佳告诉南方周末记者。
然而留给这些人的时间或许不多了,日本金融厅已在2018年2月宣布,将于6月出台新的监管措施,今后未经许可的业者会被禁止在日本营业。
“政策变化前你要跨过准入门槛,这就像是跟监管赛跑。”章佳形容。
虚拟货币应许之地
秦盛近日曾赴日为自己投资的项目“踩点”,他发现周围的面孔都相当熟悉,50%以上都是国内的投资人,“现在中国人在日本的区块链活动上,全程中文交流毫无压力”。
像秦盛这样的机构代表通常属于Pre-ICO环节的客户,他们获得的ICO价格一般只有公开发行的30%不到,如果拥有资源置换价格会更低,甚至是免费赠送。
一些项目公开进行ICO后,除去早期投资人认购,还会选择公开宣传来吸引潜在的投资人。由于大部分区块链项目仍属于创业初期,团队小、工作重心主要在项目内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网络编辑:小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