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主义战争”不足以概括日俄战争 和田春树谈日俄战争的起源和开战

“二战”结束后,日本国内开始反思战争,但日俄战争却很少被质疑,“似乎日本人和俄国人的决战是在没有任何人的大地和海洋中进行的一般”。

责任编辑:宋宇 邢人俨

日俄战争中遭日军占领的奉天城(今辽宁省沈阳市)。(视觉中国/图)

(本文首发于2018年4月19日《南方周末》)

对于1904年到1905年发生的日俄战争,中国人的一般印象是:日俄为争夺中国东北和朝鲜半岛的控制权,在中国东北发动帝国主义战争。战争持续一年零七个月,东北生灵涂炭。甲午战争惨败后对日本不无恶感的中国人,开始以日为师,寻求自强之路。

站在交战双方的视角,日俄战争是另外的故事。三联书店新近出版的《日俄战争——起源和开战》全面耙梳了日、俄、韩三国史料,呈现出更为丰富、复杂的历史场景。东亚的近代化,不能用“文明与落后的对决”一言蔽之。

本书是东京大学名誉教授和田春树的著作。1998年,和田春树从东大退休后立刻开始研读与这次战争相关的日俄文献。2004年,他开始撰写《日俄战争——起源和开战》。2009年到2010年,这部近千页的大书出版,分为上下两册,目前已在日本重印四次。

和田春树要回答的核心问题是:日俄战争是不是日本在俄国咄咄逼人态势下的应对之战,是不是黄种人对白种人,“民主对专制”的一场“堂堂正正”的战争?“二战”结束后,日本国内开始反思战争,但日俄战争却很少被质疑,“似乎日本人和俄国人的决战是在没有任何人的大地和海洋中进行的一般”。

在大量日俄战争题材的文学及影视作品中,司马辽太郎的《坂上之云》拥有百万级读者。小说中,明治维新后成长起来的年轻人,像仰望顺斜坡上升的白云那样希冀日本的未来。胜利看似鼓舞人心,却开启了日本此战后自高台滚落一般的命运。

1960年代末到1970年代初,《坂上之云》连载于日本《产经新闻》。一般读者被小说前半部分呈现的乐观情绪感染,因为那很像他们所处的时代。和田春树更加注意的,却是不无悲观的关于“高台滚落”的洞见。

司马辽太郎忽视了朝鲜

对于日俄战争,司马辽太郎的基本判断是:“俄国故意将日本逼上绝路。日本就像穷途末路的老鼠,只能与猫殊死搏斗。”和田春树问:果真如此吗?他由此出发,拉出一条时间轴:近代初期,日清战争(注:即甲午战争),俄占领并租借旅顺,义和团和中俄战争,俄方新外交路线登场……原本被司马辽太郎忽视的朝鲜问题占了相当大篇幅,成为日俄关系最重要的变量之一。

和田春树揭示:朝鲜问题上,日本一直咄咄逼人,俄国相对“隐忍”。最能体现双方态势的,是日本人杀害闵妃,和高宗到俄公使馆避难。

甲午战争后,日本企图通过亲日派朴孝泳在朝鲜安插驻屯军。他把美国教官训练的朝鲜王宫亲卫队换成日本教官训练的部队。此举引起高宗警觉和愤怒,下令将其逮捕。朴乔装逃往日本。

日本人普遍认为,朴孝泳失势是亲俄的闵妃的胜利,“日清战争”成果化为乌有,俄国在朝影响力与日俱增。该国一时群情激愤,逼迫驻朝公使下台的呼声高涨。在新任公使三浦梧楼主使下,日本军人闯进王宫,杀死闵妃。

闵妃死后,高宗以彼得大帝为榜样,颁布“断发令&rd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lee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