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天法祖”:中国人的伟大传统

“敬天”是尊重自然法;“法祖”是遵循习惯法。敬天法祖就是尊重遵循自然法与习惯法。

责任编辑:戴志勇

2018年4月1日,山西运城市新绛县古城绛州城隍庙,《弟子规》作者李毓秀后人李俊明在参加传统清明祭祖仪式。(东方IC/图)

(本文首发于2018年4月12日《南方周末》)

“敬天”是尊重自然法;“法祖”是遵循习惯法。敬天法祖就是尊重遵循自然法与习惯法。

在进化论意义上,“敬天法祖”不仅不是陈腐不堪、愚昧无知的,反而闪烁着理性与智慧的光芒。

传统中国,中央政府有定期“祭天”“祭黄帝”的典礼。改革开放后,公祭黄帝的传统得以恢复。2018年4月5日,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在陕西黄帝陵举行。黄帝被视为华夏民族的“人文初祖”。每年清明,万物复苏,万象更新,我们要祭祀自己的祖先,上香、上贡品,冀望祖先在天之灵感受到我们的心仪。这项传统不曾因改朝换代而消失过。以上种种,汇成一个词,就是“敬天法祖”。祭天、祭黄帝与祭祀祖先,就是敬天法祖的仪式化。

“敬天法祖”可以说是中国人的宗教。王安石说: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听起来非常提气,但也反过来说明“敬天法祖”才是当时的主流价值观。

“敬天法祖”源于《礼记·郊特牲》中孔子的话: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此所以配上帝也;郊之祭也,大报本反始也。类似的话也见于《孔子家语·郊问》: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大报本反始也,故以配上帝。

可见,敬天法祖、报本反始本身也是非常正统的儒家思想。在哲学意义上,追问自己从哪里来,对自己的由来有好奇之心、有温情与敬意,是再正常不过的人性了。

那么,如何准确把握敬天法祖的意蕴?

敬天:尊重自然法

首先可以这样理解,“敬天”是尊重自然法;“法祖”是遵循习惯法。敬天法祖就是尊重遵循自然法与习惯法。而一个文明社会的习惯法,除了约定或特殊的成分之外,内核还是自然法。

孟子说:食色,性也。孔子说: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死亡贫苦,人之大恶存焉。都说生存与繁衍是最基本、最底层的欲望。任何具体的欲望穿透之后可鉴别的底层形态,无非两种:生存与繁衍。生存是自己活下去,自己活着,自己的基因才能活着;繁衍是让自己的基因像薪火一样传下去,不因自己肉体的死亡而使自己的基因也随着死亡,在基因层面让自己活下去、争取基因绵延意义上的永生。

一言以蔽之,保存与传播自己的基因本身就是写入基因的本能。为此,一个种群中的每个个体都必须获取、占有与使用生存资源。由此,最核心的天道或自然法也就呼之欲出。

首先,个体要生存与繁衍,一个种群/社会要存续下去,都必须生产与消耗生存资源;一个个体、一个组织要取得相对于其他个体、其他组织的竞争优势,一个社会要取得相对于其他社会的生存优势,都必须以最有效率的方式生产生存资源。这套最有效率的方式叫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zero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