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胶围城”下的香港民间协作

因政策限制,让香港这一曾为境外废料进入内地的中转站,正面临着更为迫切的“废料围城”威胁。

责任编辑:吕宗恕

香港三色回收桶经常出现满溢的情况。(王文粤/图)

(本文首发于2018年4月12日《南方周末》)

因政策限制,让香港这一曾为境外废料进入内地的中转站,正面临着更为迫切的“废料围城”威胁。

香港公共回收网络还未完善,特区政府应与回收业界共同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回收网络:由小型公司收集废塑料品,有足够资本和场地空间的大公司进行技术升级,负责将回收来的塑料造成颗粒原材料。

从2017年10月起的每月首个周六,隽成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隽成”)的创始人黄颖灏都会派货车到香港西贡区的万宜游乐场附近,收集由西贡民间团体“西贡之友”和“贡想”回收来的塑料废弃物。可是小插曲不断,不但车位难找,回收活动还因“扰民”被投诉。

长期以来,香港的废塑料回收率都徘徊在低位。根据香港环境保护署(以下简称“香港环保署”)发布的数据,2016年废塑料回收率仅为14%。

而2017年7月内地进一步收紧了进口废料的政策限制,让香港这一曾为境外废料进入内地的中转站,面临着更为迫切的“废料围城”困扰。

不少民间团体及人士自发组织、联结,希望通过自己的行动感染到更多的市民参与到废塑料回收行列中,也希冀于当地企业、政府部门能有更多的作为。

“废胶围城”

时隔半年,香港浸会大学生物资源与农业研究所教授黄焕忠及其研究团队尝试与此前接受调查的205家香港废物回收商联系时,却发现多家已经倒闭了。直接的诱因是内地收紧了回收物料进口政策。

2017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禁止洋垃圾入境推进固体废物进口管理制度改革实施方案》,要求2017年年底前,禁止进口来自生活源的废塑料、未经分拣的废纸等24类固体废物。这项新政的出台,意味着今后香港废塑料要造成胶粒原材料,才能出口到内地。

黄焕忠告诉南方周末,香港回收商在整个全球回收链条中处于最基础的环节,“就像是一个收买佬,不是回收再造业”,大部分废塑料回收商只有一台压缩机,将从外国收来的废塑料物打包后,就直接转运、卖给中国内地或东南亚等地的回收再造商。

回收业的技术水平低下,也导致香港在塑料等垃圾处理上过度对外依赖。根据香港环保署公布的数据,2016年通过香港的废物回收系统收集来的塑料量约为12.59万吨,其中被运往内地及其他国家循环再造的比例高达94%。

内地此番收紧回收物料进口政策,犹如断了大部分香港废塑料回收商的出路,停收废塑料成为了他们的无奈之举。香港环保团体“绿惜地球”2017年12月公布的调查结果显示,香港环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zero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