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只小象,在一望无垠的沙漠中奔驰,那就是我” 被忽略的旅法画家常玉作品展
常玉的作品是他生命的重心。
责任编辑:邢人俨
(本文首发于2018年4月12日《南方周末》)
1966年夏天,画家常玉准备画一幅《孤独的象》,他与好友达昂通了一通电话:
“孤独……我开始画一张画。”
“是什么样的画?”
“您将会看到!”
“那要等到几时?”
“再过几天之后。我先画,然后再简化它、再简化它。那是只小象,在一望无垠的沙漠中奔驰,那就是我。”
几个月后,1966年8月12日,65岁的常玉在巴黎寓所内因煤气泄漏中毒身亡,《孤独的象》意外成了他的绝笔,也成为他一生的隐喻。
很长一段时间里,常玉的名字并不为人所知。他去世后,作品成捆地出现在巴黎的拍卖市场上,以几百法郎的价格被贱卖。
三十多年后,拍卖场上的天价落槌使生前寂寂无名、早已被艺术史遗忘的常玉重获关注。最初是1992年,苏富比公司在亚洲的首场拍卖,将常玉的《粉瓶小野菊》纳入拍品之列,底价新台币150万,最终以250万新台币落槌。此后,苏富比将亚洲总部从台湾搬到香港,2006年4月,在香港苏富比春拍上,常玉的油画《花中君子》以2812万港币成交,刷新了当时华人画家油画成交的纪录。2011年5月,他的裸女油画代表作《五裸女》拍出了1.28亿港币的高价,成为常玉作品的最高成交价,也令他跻身近当代华人油画家“亿元俱乐部”的一员,而这个俱乐部的成员寥寥无几。目前,常玉的画作最大量的收藏仍在亚洲。
2018年3月24日,耿画廊和富邦基金会在台北耿画廊联合举办了常玉作品展——“藏枒入华:常玉与浪荡子美学”。作为华人艺术圈目前较为系统、完整的常玉作品呈现,展览展出了61件常玉作品,包括30件油画和30件水彩画,以及一件雕塑作品花豹,跨越常玉整个创作生涯,内容涵盖常玉最擅长的裸女、动物、静物(尤其以花卉居多)。
这是耿画廊创始人耿桂英第7次为常玉举办个展。1990年代初,耿桂英在巴黎一间小画廊第一次看到常玉的画,她一下就被打动了。彼时,台湾收藏界的主流是印象派、野兽派以及表现主义的作品,画面华丽、饱满。在看腻了那些作品之后,耿桂英形容看到常玉作品的感觉——“那么悠悠淡淡地在你面前,像吃了清粥小菜一样舒服。”她决定将常玉带回台湾,让更多人认识他。
那幅《孤独的象》作为压轴,被陈列在展厅二楼,画作是耿桂英从一位收藏家朋友手里借来的。画布上是一片广袤的沙漠,原本的庞然大物大象,则变得十分渺小。“这幅画会叫住我,有太多可以想象。大象眼神里透着的是一种孤寂,可是你看它的动作,又是那么优雅,昂首阔步。”耿桂英告诉南方周末记者。
常玉的画里浸透着孤独和乡愁。画家吴冠中曾说,“常玉的作品是他内心世界的一面镜子,画中的花朵大都孤单无力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网络编辑:吴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