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文学与上海的渊源在狄更斯的一本藏书里

起来,中国!东方世界的未来是你们的。

责任编辑:邢人俨

2018年3月15日,参观者在展览现场观看展品。(新华社记者 方喆/图)

“读者,我去了上海……” 

简回到被烧毁的罗切斯特庄园,与因火灾而失明的罗切斯特重逢,简那句著名的独白“读者,我嫁给了他”使小说走向圆满的结局。这是英国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长篇小说《简·爱》中最动人的段落。

《简·爱》的结尾。《简·爱》创作手稿誊写本,第三册,夏洛蒂·勃朗特作,1847年。(British Library Board/图)

在上海图书馆展出的《文苑英华——来自大英图书馆的珍宝》中,勃朗特亲笔写下的“Reader, I married him.”在《简·爱》誊写本手稿的第三卷上清晰可见。

手稿上有很多排字工人沾了油墨的指印,还有几位工人的铅笔签名。《简·爱》创作手稿誊写本,第三册,夏洛蒂·勃朗特作,1847年。(British Library Board/图)

这份珍贵的手稿是勃朗特于1847年根据一份更早的创作手稿亲笔誊写而成,上面还留有抄写时出错的地方、对文本的修改,以及排字工人沾了油墨的指印和几位工人的铅笔签名。

《文苑英华——来自大英图书馆的珍宝》展出了英语世界五位诗人作家——雪莱、夏洛蒂·勃朗特、查尔斯·狄更斯、D·H·劳伦斯、T·S·艾略特的创作原稿,这也是大英图书馆继在北京国家图书馆、乌镇木心美术馆之后推出的又一次英国作家手稿展。此次展出的手稿中,既有小说,也有书信、诗歌;既有手写的草稿,也有打字机的打印稿。

T.S. 艾略特写给波利·坦迪的信,信的日期为 1940年12月13日。(Faber & Faber Ltd. and the Estate of T.S. Eliot/图)

“北京国家图书馆的大英图书馆手稿展,展出了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原稿的第一卷,此次上海展出《简·爱》的最后一章,是为了有所呼应,有始有终。”大英图书馆首席运营官菲利普·斯彭斯说。上海图书馆手稿展的宣传语“读者,我去了上海……”正是参照了“读者,我嫁给了他”,不仅与《简·爱》的手稿相呼应,并以巧妙的方式向包括夏洛蒂·勃朗特在内的英国作家和诗人致敬。

《简爱》最早的汉译书名为《重光记》,由周瘦鹃翻译。1935年,伍光建翻译的版本《孤女飘零记》出版。一年后,李霁野翻译的小说全本《简·爱》出版。在较早的译本中,“简爱”被译成“真亚尔”,小说家茅盾还以《真亚尔的两个译本》为题撰文讨论翻译方法。

“我若不是这样钦佩你,忌妒便会/败坏喜悦”开篇,以“虫豸/也能由于崇敬上帝而从泥土升起”这是雪莱献给拜伦的十四行诗草稿。1816年,英国浪漫主义诗派的主要代表雪莱与拜伦初识于瑞士日内瓦湖,雪莱在诗中表达了对拜伦的崇敬之情。

《致拜伦的十四行诗》手稿,珀西∙比希∙雪莱作,约1821年至1822年。(British Library Board/图)

这首十四行诗写在一张被裁过边的纸上,泛黄的纸上还留有被折叠后的痕迹。在雪莱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吴悠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