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人茶话】读蒋介石日记随感

蒋介石被说成是对日 “不抵抗政策”的始作俑者,并不冤枉

责任编辑:刘小磊

蒋介石被说成是对日 “不抵抗政策”的始作俑者,并不冤枉

4月末的最后一个星期,我有机会去美国西海岸加利福尼亚州中部的斯坦福大学,参加一个关于汉族形成历史的国际研讨会。飞机抵达 SanFrancisco机场的时间正是起飞的时间:23日上午。凭空多赚了一天,让人有一种不可思议的愉悦。

SanFrancisco在中文里有两个译名,一为音译,称三藩市,一作意译,曰旧金山。一百多年前,来自中国的苦力们在此地登岸后,被带去淘金、筑路,据说斯坦福大学就是由通过修铁路而大发其财的斯坦福先生捐建的。

斯坦福大学的校园很美,蓝蓝的天,灿灿的阳光,成片成片的树木,绿地上随处可见晒日光浴的MM。因为提前两天到达,第二天一早,我便去了胡佛研究所查阅目前备受关注的蒋介石日记。

大会开始于24日,历时3天,共有41位学者作了报告。在北美,围绕这么专门的题目,能聚集如此众多的来自各国的学者,算是非常不容易的了。令我吃惊的是,会议的组织者T.Mullaney先生年纪还不到30岁,他和法国、澳大利亚的同行结成了一个研究小组,研究“汉”(汉人、汉族、汉民族)这一世界最大族群的历史,以及有关“汉”的历史的表述问题。大概近年我在该领域发表的若干论文引起了他们的注意,所以素昧平生的我也获邀参加了这次主要是人类学者出席的大会。

“汉”这一名称源远流长。公元前202年,项羽在四面楚歌声中落败后,刘邦取得了中原天下,建立了汉朝。从此,“汉”成为中原居民的符号。回顾往昔,我们不应该忘记,“汉人”曾经是一个“他称”——周边居民对中原居民的贬称。在部落族群之间的对立争斗中,不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莫希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参与评论


精选评论 (4)


回复

2008-06-22

由山东画报出版社出版的《老照片》第二十一辑上第一篇文章为《说不尽的张学良》,作者为徐宗懋。文中有一些关于“不抵抗政策”的描述。颇与作者观点相异。具体如下。 1996年张学良把个人资料悉数给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在张提及不抵抗政策时言道:关于这一点以前许多学者的研究认为中央的国民政府指示不要抵抗。但其内容并不是不要抵抗,国民政府的指示是“相应处理”,“相应处理”是看着去办的意思。这等于说,中央政府是不负责任的。因此,我们不能把九一八事变没有抵抗的命责任推给国民政府。我因为不希望扩大事件,所以采取了不抵抗政策。我要重复一遍,当时我以为日本不会来真的。我觉得我们不能上日本军部挑衅的当,扩大事端。那时我如果知道日本真正的意图,情况可能变成两样。 提供如此信息,供作者再裁夺。 读蒋介石日记随感

回复

2008-06-22

由山东画报出版社出版的《老照片》第二十一辑上第一篇文章为《说不尽的张学良》,作者为徐宗懋。文中有一些关于“不抵抗政策”的描述。颇与作者观点相异。具体如下。 1996年张学良把个人资料悉数给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在张提及不抵抗政策时言道:关于这一点以前许多学者的研究认为中央的国民政府指示不要抵抗。但其内容并不是不要抵抗,国民政府的指示是“相应处理”,“相应处理”是看着去办的意思。这等于说,中央政府是不负责任的。因此,我们不能把九一八事变没有抵抗的命责任推给国民政府。我因为不希望扩大事件,所以采取了不抵抗政策。我要重复一遍,当时我以为日本不会来真的。我觉得我们不能上日本军部挑衅的当,扩大事端。那时我如果知道日本真正的意图,情况可能变成两样。 提供如此信息,供作者再裁夺。 读蒋介石日记随感

回复

2008-06-20

你去三藩市是什么公务? 1911--1949,中华民国史是否了解? 蒋 日记,读了几篇? 二十世纪世界史是否了解? 、、、、、、、 我在百度上想找到你, 可我不知道你是谁。 我想你是一位JIZHE 文阀。 你是文革的杰作。 整死刘、邓、陶。你比MZX比江青,张春桥、姚文元不差。 小子,努力吧!你的前途是光明的。你的人格是阴暗的。你的良知是黑色的。 为GCD万岁,为你的锦绣前程,继续胡说八道,断章取义,信口雌黄,曲解历史吧。我会关注你,也会嘲笑《ZM》.

回复

2008-06-20

试试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