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霍金那样长寿?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患者的新希望

在与ALS抗争半个世纪之后,霍金的逝世再次引起公众对该病的关注。

责任编辑:朱力远

霍金在体验太空飞行。(资料图/图)

(本文首发于2018年3月22日《南方周末》)

对于绝大多数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患者,像霍金那样如此长寿是不可想象的,但最近的研究进展为找到这种神经退行性病变的发病机理和治疗手段提供了新的思路。

2018年3月14日,斯蒂芬·霍金(Stephen Hawking)在英国剑桥逝世,享年76岁。除了在宇宙学理论和科普写作方面取得的杰出成就外,更让人敬佩的是,在半个世纪的患病过程中,霍金所表现出的罕见勇气和惊人活力。这也为正在试图战胜同类疾病的患者带来了鼓舞和希望。

长寿的秘密

1942年1月8日,斯蒂芬·霍金生于英格兰牛津市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霍金在牛津大学完成本科学业之后,进入剑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正当他踌躇满志之时,21岁的霍金被医生诊断患有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

这无疑是一个晴天霹雳。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数据显示,大多数ALS患者一般会因呼吸衰竭而死,存活时间为3到5年,只有10%的患者能活过10年。当时,霍金的医生也告诉他来日不多,这让他一度患上抑郁症。

ALS是一种渐进而致命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主要由于支配肌肉的神经元死亡,导致患者躯干、四肢、面部肌肉逐步僵硬萎缩,进而发展为瘫痪,直至患者死亡。19世纪20年代,该病的症状首次被记载,1874年正式被命名为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由于其患者会逐渐变得瘫痪,不能动弹,又被人们称为渐冻人症。

1939年,美国职业棒球超级巨星卢·格里格(Lou Gehrig)被诊断患有ALS,这种病开始被美国大众所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Golradir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