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少年班应是因材施教的一种
40年前由物理学家李政道倡议的“早出人才”的少年班模式,经历了几轮舆论反思后,依然还顽强地存在着。
责任编辑:陈恺辰
2018年3月4日,西安,来自13个省的494名同学齐聚兴庆湖畔,竞争西安交大2018年130个少年班入学名额,他们小的12岁,大的15岁。
(本文首发于2018年3月22日《南方周末》)
近日,一则《7名14岁少年考上西安交大少年班 是神童还是努力》新闻报道,提醒人们,40年前由物理学家李政道倡议的“早出人才”的少年班模式,经历了几轮舆论反思后,依然还顽强地存在着。新闻最后引用了一段学校自白:“少年班并不是超前教育,而是超常教育,就是针对客观存在的智力超常者因材施教,提供更适合的学制和课程体制,让他们得以更快更科学的发展。&rdqu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网络编辑:zero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数理化之魂
科大少年班学生曹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