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屐与俳句
周作人向向来用一种做学问的态度从事翻译,令人佩服,但动辄不译,似乎少了点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气魄。
责任编辑:刘小磊
(本文首发于2018年3月15日《南方周末》)
周作人向向来用一种做学问的态度从事翻译,令人佩服,但动辄不译,似乎少了点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气魄。
年轻时读诗,非读注不可,也记住了一些,例如谢公屐的典故。据说一千五百多年前谢灵运发明了一种活动木屐,上山去其前齿,下山去其后齿。李白穿上它登山,大概像女人穿着高跟鞋,还吟道: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人生多难,却不曾攀过蜀道难,更没登过青云梯,倒是在日本拖沓过貌似谢公屐的“下驮”。板底贴了一层胶皮,走路不大有声响,虽然木板敲石板路的声音应该很动听,尤其在深夜,引人遐想,但现代人是讨厌周围被弄出动静的。小时候见过这东西,叫趿拉板儿,但生长在东北,也可能是日本人侵略时留下的习俗。用两个脚趾夹持“鼻绪”——这个带子容易断,电影里常有男人帮美女修理,于是引起了爱情故事——总有点紧张,而且疼,终于不能像周作人那样“喜欢著”。
又记起两句古诗: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大家都会吟,尤其后一句给后世留下了一个幽默。或许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网络编辑:Golradir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