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报业解禁前后

台湾的报人们开始发现,原来大家共同面对的威权体制并不是新闻自由的惟一敌人。在商业时代,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财团和金主的势力一样可以伤害到言论自由的崇高理念。

在商业时代,财团和金主的势力一样可以伤害到言论自由的崇高理念


1988年,蒋经国已步入生命的最后时光。也许,这位政治强人意识到自己时日无多,便在这一年解除了报禁。此前一年,台湾解除了“戒严令”。

从此,台湾社会进入一个新的时代。而在38年的戒严时期,台湾传媒人在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高压气氛中抗争,有的在主流媒体内兢兢业业,有的在文章中“埋地雷”鼓吹民主。局外人以为他们坚定勇敢,他们却有着不足为外人道的狼狈不堪。

进入新的时代,台湾的报人们开始发现,原来大家共同面对的威权体制并不是新闻自由的惟一敌人。在商业时代,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财团和金主的势力一样可以伤害到言论自由的崇高理念。

“戒严”的威力

1949年,根据国民党“动员戡乱时期临时条款”,为了抵抗“共产主义”,时任台湾省主席的陈诚宣布在台湾地区“实行戒严”。

从此,台湾进入战时军事体制,传媒受限的情况尤为严峻。当时国民党政府将新闻用纸视为“战略物资”,不准民间人士任意购买。连电影胶片、摄影胶卷都是战略物资,私自购买相关物品,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参与评论


精选评论 (3)


回复

2008-06-20

这与我们现在情况一样,但有没有将

回复

2008-06-14

哈,“每天都接到两个麻袋的明信片,如雪片般飞来。全是‘国防部’发动国军官兵寄的。”想到前一段无论谁一提到doufu渣,总有人站出来说学校倒塌有这样那样的“客观原因”、总之是与fubai沾不上什么边。本来不想和任何人过不去的,但看到这些言论由不得让人十分愤慨和害怕(看到这样一些完全不负责的论调,谁能保证由于人为的原因还会不会在下一次灾害中造成更多无辜者的牺牲?)! 我想对这些被谁发动站出来的人说:说话请掂一掂自己的良心,起码保持自己的人格吧;我还想对这些人后面的人说:知道什么叫做“掩耳盗铃”、“过犹不及”吗(不光是你们存心要掩饰的、还有你们极力维持、追捧的)?

回复

2008-06-13

即报业只是党国威权体制的文化控制工具,报老板则是维护政权利益与安定的执行者。 现在的党报也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