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冰山

到2020年,抑郁症可能成为仅次于心脑血管病的人类第二大疾病。

责任编辑:何海宁 袁端端

(农健/图)

(本文首发于2018年2月1日《南方周末》)

世卫组织预计,到2020年,抑郁症可能成为仅次于心脑血管病的人类第二大疾病。早在2009年,《柳叶刀》论文显示,中国需要心理健康服务人群高达2.48亿人,而仅有4.9%得到正规治疗。

“为了逃开那头怪兽,你一直跑,一直跑,但是这样是没用的,你不能一直用后背对着它;你要勇敢地转过身去,才能看清那头怪兽的本来面目。”

茧居少年

四五年前开始,温州康宁医院副院长、抑郁症治疗中心主任叶敏捷发现诊室里多了一些特别的求医者。

他们是和叶敏捷年纪相仿的父母,为了自己的孩子前来求助。这些孩子不上学、不恋爱,在原本充满青春活力的年龄,却退缩到自己房间里。有的隐蔽在家中几个月甚至几年,年满二十岁之后,依然足不出户、与世隔绝。

“就像一个把自己拼命裹在茧丝里的幼虫,失去了应有的生命力。”叶敏捷说,唯一与外界接触的时刻,是这些孩子出来拿父母放在门口的食物,拉开房门取托盘的一瞬。迫不得已时,也只通过手机信息或字条与家人交流。

随后,他发现日本、中国台湾地区的研究中也报告过大量案例。2016年9月,日本内阁府估算,全国15-39岁的人群中,约有54万“茧居族”,这些年轻人通常来自中产家庭,男性居多,开始茧居的平均年龄为15岁。

日本医师齐藤环是这一现象最为权威的研究者之一。在这一问题尚不严重的二十世纪末,他就预见这会成为发达社会的严重问题。齐藤环是这样定义的:三十岁以下青年,在家足不出户,与社会互动脱节的情况持续六个月以上,且主要成因并非生理引起的精神疾病。南方周末记者查阅文献发现,西方国家将其命名为“社会退缩”(social withdraw)。但也有专家认为这不属于某种单一疾病,而和多种精神心理障碍有关。

叶敏捷说,大部分茧居少年是因为恐惧人际关系、内心压力过大或各种焦虑心理。有的达不到抑郁症的程度,但内心说不出的挣扎不安,让他们无法转变到自我负责的成人状态,从而退行为需要照顾的儿童状态。

糟糕的是,很多父母为了面子,往往甚至数年之后才走进精神心理科。而劝说孩子就医则更难。叶敏捷的一位好友是中学校长,直到儿子已经在家茧居三年才向他求助。

16岁的欣悦是叶敏捷的病人之一,重度抑郁伴有自杀倾向。刚接触这个孩子的时候,连叶敏捷都感到“十分绝望”。

欣悦出生后,父母工作太忙,一直是爷爷奶奶照顾。小学之后,由老师代为托管。到了初中,她已经变得非常叛逆,上网成瘾、厌学,并不断与父母产生冲突。此时,父母终于意识到孩子出了问题,不顾一切地把全部精力都放在孩子身上,开始严格管教。但却适得其反:孩子越来越沉默、抗拒、消极。最终,欣悦花了一年的时间,偷偷收集重金属汞,存够剂量后,用静脉注射的方式自杀。叶敏捷被这样的逻辑缜密、思维清晰的自杀方式吓到了。

抢救回来的欣悦开始了住院治疗,但几乎不与任何人交流,只是无休止地看着手机。

“要打破这个系统,必须要家庭一起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lee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