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药监管改革风声再起

种种迹象表明,食药监系统可能面临新一轮的机构改革。怎么改、如何改成为食药监系统内部的热议话题。

责任编辑:袁端端

(农健/图)

(本文首发于2018年1月18日《南方周末》)

种种迹象表明,食药监系统可能面临新一轮的机构改革。怎么改、如何改成为食药监系统内部的热议话题。

和以前的改革前夕相比,这次调整显得尤为低调。“1月的十九届二中全会后,改革方案可能会趋于明朗。”

“本次机构改革方案论证真正体现出顶层设计,致力于构建统一、权威、专业的监管体制,相信会是一种良性变革。”

距离2018年全国“两会”不到两个月,食药监管体制的走向,再度成为系统内部的热议话题。

围绕食药监管体制的改革,贯穿了最近20年——从1998年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成立,2003年国家药监局加挂“食品”二字,到2008年将其划归原卫生部,到2010年国务院食安办成立,再至2013年组建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中国的食药监管体制曲折行进。

各种迹象表明,2018年,顶层的食药监管体制或将迎来新一轮改革。食药监总局将继续单列、拆分还是被撤并,各种猜测纷至沓来。

先是从工商系统内部传来一个流传甚广的说法,“国务院将整合工商、质监、食药部门的职能,设立一个类似市场监管总局的机构。”而在食药系统,“三局合一”的消息也开始传播,但“版本”略有不同——药品、医疗器械部分将划归国家卫计委管理,食品纳入大市场监管。对此,卫生系统的人员表示认可,“医药本来就不分家”。

和以前的改革前夕相比,这次调整显得尤为低调。“1月的十九届二中全会后,改革方案可能会趋于明朗。”一位国家食药监总局人士私下和南方周末记者说。

机构调整现端倪

种种迹象表明,将药品和食品拆分到不同部门的传闻,或许并非捕风捉影。

最早是一系列的人事变动,这被外界视为机构撤并的信号。2017年3月和5月,两位分管食品工作的副局长——郭文奇和滕佳材先后被免去国家食药监总局副局长职务,调任他职,两位副局长位置足足空缺了三个月。

同年9月,长期在科技系统的官员尚勇调任食药监总局副局长。值得注意的是,尚勇此前任中国科协党组书记,是食药监总局唯一的“正部级”副局长,比其余副局长“官高半级”。

在中国现实政治生态下,领导级别决定协调能力,“高配”具有一定效果。综观历史,“正部级副部长”多的单位,大多都是“强势单位”。

一位长期研究政府监管的学者提醒南方周末记者,“工商、质检、食药的几个局长中,只有食药监总局局长是中央委员。”

但2017年11月,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zero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