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地试水公开性侵罪犯信息

2016年以来,浙江慈溪、上海闵行、江苏淮阴三地先后启动了性侵未成年人犯罪人员从业禁止及信息公开制度。但事实上,有的宣布延缓,有的只公布了一例,有的选择仅供内部查询。

责任编辑:苏永通

2013年5月30日,结合当时被普遍关注的“校长开房”等事件,广西上思县法院邀请中小学女生到法院观摩案件的庭审。(东方IC/图)

(本文首发于2018年1月18日《南方周末》,原标题为《保护未成年人免受侵害,保障犯罪人员合法权益 三地试水公开性侵罪犯信息》)

2016年以来,浙江慈溪、上海闵行、江苏淮阴三地先后启动了性侵未成年人犯罪人员从业禁止及信息公开制度。但事实上,有的宣布延缓,有的只公布了一例,有的选择仅供内部查询。

中国版“梅根法案”趋于“慎重”的原因在于,缺乏上位法的支持和扎实的制度研究基础。在为未成年人树立保护屏障的初衷之外,还需保障犯罪人员的隐私权和工作权。

2017年12月1日,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宣布启动《关于性侵未成年人犯罪人员从业禁止及信息公开制度》。

当日,淮阴区法院还对张某喜等四名被告人强奸、猥亵未成年人的案件进行集中宣判。按照计划,张某喜等四人的个人信息,将在判决生效一个月内,通过网络向社会公开。

2018年1月17日,淮阴区政法委办公室工作人员回应南方周末记者,公开方式可能还需完善,目前区检察院已将具体方案递交给了江苏省检,待省检未检处咨询专家之后,再确定公开的时间和方式。

国内,浙江省慈溪市最早发布公开性侵未成年人犯罪人员信息办法,至今已逾一年半,公开了一名罪犯的个人信息;而上海市闵行区的相关信息库目前仅供内部查询。

领导要求谨慎一些

据淮阴区人民法院少年庭庭长郭云红介绍,张某喜等四被告人在一审判决以后均未上诉,相关判决在2017年12月11日生效。

按照一个月内公布的时间表,2018年1月17日,南方周末记者查询淮阴区各发文机关官网,并未发现当地公布了相关信息。

性侵未成年人犯罪人员信息公开,由淮阴区政法委、法院、检察院等9家单位共同发文并参与。按当地规定,相关罪犯信息将通过官网和微信公众号、微博等平台发布。

作为协调机关,淮阴区政法委办公室工作人员告诉南方周末记者,之所以缓期发布,是由于在某些问题上还需要请示汇报,性侵害未成年人犯罪人员信息暂时不对外公开。

淮阴区检察院未检科科长赵学刚表示,最初的想法是为了保护青少年儿童,但对理论的考虑不深刻,也没想到会引起全社会关注,“作为基层工作人员,总是面对基层的事情,只是想一些操作性强的办法解决掉”。

据淮阴区司法系统一位工作人员透露,当地启动这一制度后,有专家提出涉嫌侵害犯罪人员隐私等异议,网络中持否定态度也比较多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邵小乔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参与评论


精选评论 (23)


Alan
回复

Alan

2018-08-20

应当强制带上脚环,监控和限制活动轨迹

回复

2018-05-28

性犯罪一律化学阉割!

Jody Peng
回复

Jody Peng

2018-05-02

这还要试行?!

禽菜
回复

禽菜

2018-04-08

现在居然是不公开的!?

回复

2018-03-29

希望立法阉割

回复

2018-03-24

还是在这里有报道,南方报系有魄力

QQ用户
回复

QQ用户

2018-03-19

还是先从立法入手吧

回复

2018-03-13

通过立法来解决问题,在刑法里增加剥夺隐私权的处罚内容,对于严重的对未成年人的犯罪、诈骗罪等使用,可单独处罚也可并处,可参考刑法中并处剥夺政治权利的方式,并处剥夺隐私权利。其实现在的一些司法实践中对“老赖”公开信息也差不多是这个意思吧。

回复

2018-03-08

首先这个太恶劣,其次累犯是占大比例的,支持公开。也希望公开拐卖儿童罪犯信息

david
回复

david

2018-03-02

不支持!应该依法处理

回复

2018-02-05

性犯罪,毒品犯罪都像狗改不了吃屎一样,对他们的隐私保护就是对守法公民知情权的损害!

feng5285
回复

feng5285

2018-02-05

这些人心理出了什么问题,如果有一个正常的发泄途径会不会好一些

回复

2018-01-28

把犯罪算作隐私本来就是纵容犯罪,说到底还是没把性侵当回事

[西瓜]大青椒??
回复

[西瓜]大青椒??

2018-01-21

管不住下半身的垃圾没必要保护,他们毁的是孩子的健康人生观

QQ用户
回复

QQ用户

2018-01-21

对√

2018-01-19

应该加大力度,无限期公开信息,限制居住等等!替罪犯过度考虑,就是对老百姓的不负责任!

东柚幼幼
回复

东柚幼幼

2018-01-20

法律是最后一道屏障。作为一个下学期就要开始学习刑法的法学生,在面对“信息公开”这一法律手段时,仅仅只是考虑到了它很有可能涉及到“隐私权”的让渡,而没有考虑到其它潜在的压力,如“上位法的缺失”“基层采取此行为的资格”“刑九中非刑罚处罚实施的限制”等等,路漫漫其修远兮,法理知识尤其重要。

两脚兽
回复

两脚兽

2018-01-20

中国的法律就是太适度了 给犯罪分子的适度就是给普通民众的残忍

回复

2018-01-20

很赞同。希望能在全国推广。

回复

2018-01-19

就是应该公开!希望给他们装警报器,靠近学校就响警报。

天使爱之翼
回复

天使爱之翼

2018-01-19

公开没有错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