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跑跑”让我们学习如何面对“异端”

在灾难面前,老师有没有逃跑的权利?老师有没有牺牲生命去换取学生生命的义务?

责任编辑:陈敏 史哲 蔡军剑

6月7日,凤凰卫视中文台《一虎一席谈》播出了“范跑跑”事件专题,把网上网下吵得沸沸扬扬的“逃跑门”事件推向了一个新高潮。但令人惊讶的是,此前几乎一边倒的对“范跑跑”的追杀之声,转为对范的理解和宽容,一部分网民甚至调转枪口,对破口大骂范美忠的辩手开炮,给他起了个 “郭跳跳”的绰号,意指他缺乏风度,动不动气急败坏,暴跳如雷。

这里边,固然有辩论技巧和心态等偶然因素使然,同时也有在辩论过程中,一些基本事实得到澄清和补充等原因。此前范美忠之所以遭到如潮抨击,是因为他不合时宜的出头,恰好接下了公众对学校垮塌砸死学生的如潮义愤,人们以为他就是那些死伤孩子的老师。而在“一虎一席谈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参与评论


精选评论 (63)


回复

2008-07-10

说-----借"景"抒情的多了,没意思.

回复

2008-07-02

很感动!!!范跑跑的老婆写的文章! 范先生是真性情人,不能被这俗世所理解!

回复

2008-06-29

我想我们哲学角度看问题的话,这篇文章就好理解了!范跑跑,做法是让人想不通,但从他的角度看,他也在灾区,也是受灾的群众,这样的话我们应该宽容对待这个问题。我们没有理由,把所有责任都推在他的 身上这样以来不是显得我们太不讲道理了!

回复

2008-06-26

白岩松对范美忠的嘲讽也很搞笑,他之所以出名,无非是在所谓“显学”语境下说冠冕堂皇的话的技术比较高明罢了。但这并不代表他从来不曾碰到类似范美忠所碰到的理念困境。相信网上很多人看过那个所谓《央视内部东方红时空歌舞晚会》,那便是典型的平时掌握着“显学”话语权的名记、名主播们,背地里享受一回畅快的常人“隐言”大餐,他们厌倦了台子上的假大空,想痛快的讲讲老百姓能讲的话。晚会里边的白岩松虽然粗话连篇,但是很可爱,因为他表达了自己遇到的理念困境,表达了自己对新闻压制的不满以及对自己一贯假大空的嘲讽,我们看到了他对真新闻的思考和呐喊。可是回到显学的台子上,他还是只有压迫自己讲那些一贯的“一贯正确”的语言。 所以,我觉得,目前的这场争论,是隐言群体被迫只能用显学的词汇(因为不用这些词汇连说的权利都被剥夺了)在显学的语境下和显学本身的一场碰撞,这碰撞根本就不可能在一个台面上平等对话,所以这样的争论就是牛头对马嘴。风马牛不相及也。所以现在出来参与争论的只有道德家,没有理论家。唯有道德这个大好词,才是无论放之哪个阵营而皆准的不二法则。

回复

2008-06-26

范美忠也许真正想要引发的讨论,或者他本应该正确引发的讨论是教育的技术理念、教育目标评价的主义之争。但是因为他选择时机、表达言论的错误,这个争论被拔高成道德之争。道德本不需要争,我相信不管是奉行填鸭式灌输教育理念的老师,还是奉行独立思辨教育理念的老师,就现在大家争论的这个道德标准是没有分歧的。范可能要和大家争的是“师技”,却因他的“饥不择食”似的错误言论导致变成“师德”之争。但是此番“师德”争出个是非明辨,还是没有更多的人来回应范所提出的“师技”问题,而这样的问题在大灾后很快就显现:也许因为此次灾害中被评为“英雄少年”的孩子长大后,只记得他因为这个奖获得了比同样受灾的其他孩子多得多的实际利益和政治表现投机启蒙。 范始终想表达的是一种真诚、自由、平等的开导式教育技术理念,震后的博客也许是一直以来这种技术理念屡遭挫折后盲目、慌不择言的时机选择。但是大家在讨论的却是教师职业道德和道德底线这个本来就是共识的问题。范的拒不道歉或道歉不诚恳,则引发大家继续就业已形成共识的普遍道德争论升级。

回复

2008-06-26

我从小学到高中,对我们的语文课、历史课、政治课也非常失望,我也希望我的孩子们在这些课程中不要再象我们这一代人的思想从小就被绑架灌输而失去独立思辨的训练。我理解范美忠要砸烂那套误导了包含我们这一代在内的教育价值体系。回想自己经历的教育历程,我也想砸烂它。 我小时候曾经荣获“学赖宁”奖章,可是我当时哪怕至今仍然不明白我究竟为什么比别的孩子学的更像赖宁。“赖宁”现在似乎已经退出显学,赖宁画像从北京一些小学校被悄然取下的新闻我也觉得应该是个进步。可是这次地震完了后,居然又倒行逆施般的搞出个什么“抗震救灾英雄少年评选投票”的活动。我们的教育理念倒底是什么?我们该鼓励孩子们的到底是什么?我想,也许范美忠也在思考这个问题。这让我可以部分理解范美忠为什么会错误的选择灾后这个敏感的时机过于偏激的表达他的观点。

回复

2008-06-26

我宁愿尝试对此进行主观的推测:范美忠其实一直就在和作为显学的教育制度和理念抗争,并且之前一贯付出代价。很多这样深受学生喜欢的老师也一样付出代价,因为伸张独立思辨精神、引导学生主动自我塑造的教育理念在现行的框架内不能保证为学生的校长、家长带来较高的卷面考试分数,很多这样的老师被辞退而无用武之地我们也早有感受。而范美忠自认为是这些老师中的一员,他需要时机最响亮的表达自己的声音。 但是显然,这次他选的这个时机是错误的。

回复

2008-06-21

上帝说:谁没有过错,就可以用石头砸他! 在网上到处谩骂小范老师的道德法官们,请问你们一生中可有什么值得炫耀的舍己救人的光辉事迹么(不要说假设的)??

回复

2008-06-20

责任感只是为了自己的良知,一个责任意识的冲动么? 责任感应该而是对责任目的的追求。 责任感,首先要明确自己应付的责任,同时也要让自己具备承担责任的能力,目的是尽力完成自己的责任。 要尽力完成责任,不量力而为行么?不知道自己的能力行么?没有技术的志愿者后来成了灾区的负担,没有常识的救援行为,会变成杀人行为,你想过没有? 如果一个人,只要愿望是好的就立即去做,这不是责任感,这是一个善良的愿望,但是是盲目的善良。而且是不负责任的。 责任心+无能力的行动=不负责任,做不负责任的行为怎么能叫有责任心啊? 如果我们对责任感的要求就是一个责任意识的冲动,本身就是毫不负责任的。

回复

2008-06-19

我们不要伪君子,但也不要真小人!

回复

2008-06-18

一个社会的开放和宽容程度,决定于它对言论的开放程度。

回复

2008-06-18

一个社会的开放和宽容程度,决定于它对言论的开放程度

回复

2008-06-18

我也来说两句!

回复

2008-06-17

摸着自己的良心,问自己几个问题: 1.公交车上看到扒窃,会不会提醒事主? 2.路遇不平事件,会不会挺身而出? 3.地震波摇晃的那天,是不是不慌不忙让年纪大的同事先走? 如果你的答案都是肯定的,那么你鄙视范跑跑,我佩服你。

回复

2008-06-17

理智的好文。

回复

2008-06-17

"一个社会的开放和宽容程度,决定于它对言论的开放程度。" 说的太好了。

回复

2008-06-17

有容乃大,范跑跑或是郭跳跳,都是在道德的范畴内,没有突破法律底线,对待道德的问题只有四个字:有容乃大。这是对人的尊重,也是对自己的尊重。

回复

2008-06-17

范跑跑的主要问题不在灾难发生时逃跑,在灾后卖弄他的无耻。他一向喜欢卖弄,从来无耻。这样言行的人不合适当教师。

回复

2008-06-16

天地君亲师。老师这一名词在中国传统中本来就具备了非常崇高的含义,已经不再仅仅是一种职业的成为,我认为把老师仅仅当成一直合约性的工作是极为不妥的。我们能确定的是,作为老师,在一个人的人生成长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并不一定低于父母。即使是在高中阶段,老师在即将成年的青年心中的位置也是极重的,好的老师客观上是可以起到精神偶像的作用的。 因此,无论如何,不能理解“范跑跑”的理论,更别说支持。

回复

2008-06-16

天地君亲师。老师这一名词在中国传统中本来就具备了非常崇高的含义,已经不再仅仅是一种职业的成为,我认为把老师仅仅当成一直合约性的工作是极为不妥的。我们能确定的是,作为老师,在一个人的人生成长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并不一定低于父母。即使是在高中阶段,老师在即将成年的青年心中的位置也是极重的,好的老师客观上是可以起到精神偶像的作用的。 因此,无论如何,不能理解“范跑跑”的理论,更别说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