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蚁金服在美并购缘何遇挫?
它标志着中企在美并购热潮的中止。
责任编辑:聂寒非
(本文首发于2018年1月11日《南方周末》)
有人曾这样描述蚂蚁金服并购案所呈现的当下中美经济“攻守之势”:这是一场新旧经济体的碰面,年轻的中国雄心勃勃,积极进取;年迈的美国步步为营,严防死守。
还是奥巴马政府时期的一份报告说得对:“美国唯有更快地创新,才能缓解因中国产业政策带来的危机感。”
新年伊始,马云便遭遇重挫。2018年1月3日,阿里巴巴集团旗下公司蚂蚁金服和美国汇款公司速汇金共同宣布,因未能获得美国监管部门的批准,相关并购事宜正式终止。蚂蚁金服向速汇金支付3000万美元解约金。
这桩并购案前后持续近一年,备受瞩目,被视为特朗普总统对中国企业全球化布局容忍度的测试。此案最终失败,令一众正在等候批复的中资在美并购案蒙上阴影。《华尔街日报》评论说,它标志着中企在美并购热潮的中止。
一波三折终折戟
纽约投行考恩的分析师贾里特·赛博格说:“我们得到的信息很明确,任何中国企业试图收购或大规模参股美国金融公司,都将遭特朗普政府拒绝。”
蚂蚁金服与速汇金的“联姻”,最初颇被外界看好,因为对两家公司而言,这是一桩典型的“双赢”交易。
对蚂蚁金服来说,这是它全球化战略中至关重要的一步。2016年11月1日,蚂蚁金服宣布,计划到2025年,拥有全球用户20亿,为2000万中小企业提供包括支付、小贷在内的多种普惠金融服务,在此基础上建立以支付、贷款、保险、零售等业务为基础的全球信用体系。
当时,蚂蚁金服的全球用户约为5亿。要在10年内将用户扩大到20亿,必须着眼于海外市场的拓展。过去一年里,蚂蚁金服在亚洲所向披靡,于印度、韩国、泰国、菲律宾、新加坡等国复制了支付宝模式,进行了一系列密集的投资布局,可谓是一路奏凯。
在美国,蚂蚁金服也尝试将触角伸进腹地,但效果不如其他地区,目前只与First Data和Verifone等支付提供商达成合作。位于达拉斯的速汇金是世界第二大汇款公司,规模仅次于美国西联汇款公司,在全球拥有24亿个银行和移动账户。如果能与它携手,势必极大地推进蚂蚁金服的全球网络构建。
而速汇金眼下也急于寻找合作伙伴,帮其走出发展瓶颈。随着TransferWise等更为廉价的数字化汇款公司和新进入该行业的沃尔玛等实体商家的崛起,速汇金面临越来越大的市场竞争。其股价长期疲软,便体现了它目前的困境。如与蚂蚁金服合并,就能借力将业务扩展至亚太地区,并降低债务。因此,当蚂蚁金服向它投来橄榄枝时,二者一拍即合。
2017年1月26日,蚂蚁金服以8.8亿美元与速汇金达成并购协议,计划以每股13.25美元收购速汇金的全部股份。消息一出,速汇金股价一路飙升。
此前不久,马云在美国展开“魅力之行”,与当时的候任总统特朗普进行了一次“非常棒的会谈”。他表示,要通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网络编辑:Golradi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