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部出台慈善资产增值新规 慈善组织既要会公益,又要懂投资

慈善组织数百亿捐款躺在银行金库里睡大觉,天天在贬值,这是对捐款人负责吗?

责任编辑:吕宗恕

只要投资就可能有风险,慈善组织保值增值新规对有意去投资的基金会将是一大挑战。(视觉中国/图)

(本文首发于2018年1月4日《南方周末》,原标题为《民政部出台慈善资产增值新规 慈善组织既要会公益,又要懂投资》)

慈善组织投资意见稿所允许的投资范围(理财、债券、基金、信托、委托投资、股权等)可能会让那些保守的慈善组织脑洞大开,跃跃欲试。但是,有关投资决策和风险控制等一系列复杂规定或许又是一盆冷水,把他们刚起的热情浇灭。

慈善组织数百亿捐款躺在银行金库里睡大觉,天天在贬值,这是对捐款人负责吗?金融行业每年公益慈善投入以十亿元计,许多金融机构成立了公益基金或基金会,但没有一家把帮助慈善组织解决投资问题作为自己职责。

每年一届的诺贝尔奖颁奖礼总是吸引着全世界的目光,但很少人知道支持巨额诺贝尔奖的诺贝尔基金会曾一度濒临破产。自1901年起,该基金会只投资“安全证券”(银行存款与公债),资产流失近2/3。直到1953年,限制被打开,投资范围扩展至股票、房地产、另类投资等,资产从最初的3100万瑞典克朗增长到2014年的36.84亿瑞典克朗。其成功正是源于积极投资。如果死守遗嘱,只投资所谓的“安全证券”,可能今天我们已见不到人类最伟大的诺贝尔奖了。

正如耶鲁大学首席投资官大卫·史文森先生所述,投资对慈善组织具有重要意义:保持独立性,增强稳定性,创造优越的发展环境。如果投资收益成为慈善组织的重要来源,就不用太担心受政府或捐赠者变化而导致收入剧烈变动。

2016年9月1日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第五十四条,对慈善组织为实现财产保值、增值进行投资的行为已有原则性规定,并要求民政部制定具体办法。

2017年12月7日,民政部就《慈善组织保值增值投资活动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慈善组织投资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截止时间为2018年1月6日。不少公益资深从业者对此表示,慈善组织投资的春天可能要来了。

中国现实:

慈善组织投资普遍保守

据统计,2015年全国4886家基金会拥有1189亿元净资产,平均投资收益率从上年的2.71%提高至3.07%,却依然赶不上几乎像活期存款一样安全性好且流动性高的货币基金收益率3.32%。TOP50的平均投资收益率从3.69%提高至4.59%,但与稳健的全国社保基金会的15.14%和保守的保险行业的7.56%相比仍有很大差距。

举例来说,都是公募基金会的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以下简称中国儿基会)、中国红十字基金会(以下简称中国红基会)净资产规模4亿-5亿元,但没有专业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小碧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