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改如何“叫好”又“叫座”

更令人瞠目的是,就是靠“一传十,十传百”的民间力量,“杜郎口”的大名迅速传遍大江南北,现在即便在最偏远的农村学校,推开教室门或许都能看到杜郎口的“学案教学”。

责任编辑:温翠玲

学生正在教室里上课(资料图)。(新华社/图)

早在本世纪初,伴随着新课程改革,新一轮课堂教学改革(简称“课改”)就跃跃欲试了。富有戏剧性的是,这场深刻影响中国近二十年的课改,起爆点不是大城市某所如雷贯耳的名校,而是山东一所叫“杜郎口”的农村初中。更令人瞠目的是,就是靠“一传十,十传百”的民间力量,“杜郎口”的大名迅速传遍大江南北,现在即便在最偏远的农村学校,推开教室门或许都能看到杜郎口的“学案教学”。 

然而,对这场声势浩大的课改,业内评价始终存在争议,且冰火两重天。力挺派视之为中国基础教育哥白尼式的“革命”,直接影响未来一代人的基本素养。反对派却不以为然或嗤之以鼻。更不可思议的是,课改阻力主要来自两个群体:一是课改校内部的教师;二是情绪焦虑并激动的家长。 

课改的代价其实是很贵的,尤其是学生宝贵的时间成本。因此,这个“问题”确实需深入探讨并达成共识。否则,轰轰烈烈的课改难以健康发展。

造成这种情形的原因很多,但最大的症结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邵小乔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