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归大熊猫:向野而生

它们走得越远,离放归要实现的目标就越近。

责任编辑:钱昊平 温翠玲

“八喜”放归雅安栗子坪自然保护区。(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供图/图)

(本文首发于2017年12月28日《南方周末》)

研究中心希望通过放归,达到补充野生大熊猫数量、防止野外大熊猫种群濒危的目的。

性格凶猛的母兽“喜妹”误判其幼崽可能遭受危险,以远高于人的攻击力将饲养员韦华扑倒后,开始撕咬。

2017年11月23日,四川雅安栗子坪自然保护区。一对受过野化培训的熊猫母子,在众人注视下,缓缓爬出运输笼,奔向山林,回归自然。

算上这两只,从2006年起,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已向野外放归了9只人工繁育大熊猫。研究中心希望通过放归,达到补充野生大熊猫数量、防止野外大熊猫种群濒危的目的。

但放归不是没有意外,9只被放归野外的大熊猫中,有2只夭折。

“母兽带仔”

熊猫被放归之前,都要先在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下属核桃坪野化培训基地进行野化训练。

吴代福是基地负责人,他印象最深的是2012年放归的那只大熊猫,“它淋雨、生病感冒、爬树时从十米高空跌落”。

时隔五年,吴代福仍能记起那些揪心的细节,“因为培训时正处在首只野放大熊猫‘祥祥’之死的压力下”。

2006年4月,5岁的雄性大熊猫“祥祥”,在卧龙&ld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周凡妮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